王国强部长在在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9-03-13 浏览次数:

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为实现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2008年12月30日)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大家在岁末年初工作繁忙之际来到北京出席会议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对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各建设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为了更好地落实基地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召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加强领导,正式启动并全面部署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动员各基地建设单位为实现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一会儿,东生司长还将代表国家发改委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讲三点意见。

一、把基地建设作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008年12月11日,按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遴选程序,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以及公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确定了16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并予公告,从而正式拉开了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帷幕。

基地建设项目是一个创新型项目,组织实施基地建设项目在中医药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首先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规划,最终由国家编制专项规划并给予大力支持,开创了中央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先例,是迄今为止中央投入最大的中医专项,实属来之不易。中医药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推进了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但是,从整体上看,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没有重大突破,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缓慢,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没有显著提高,许多中医药独特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没能得到很好地运用、丰富和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体现在中医临床科研工作中,一是研究与临床脱节、研究投入不足、研究过程不规范、研究优势不集中,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投入,效率低下等;二是在研究体系上,中医临床研究有不少仍以实验室研究为主体,尚未形成一个稳定的、知识专业结构和梯队合理的专业化研究团队,中医临床研究一定程度上由研究者个人兴趣所推动,有利于临床问题解决的良性运行机制仍未形成;三是在思路与方法上,主要采用“病证”结合的方式,以西医的病来对应中医的证,参照西医疾病标准进行诊治成为当前中医临床的主要研究思路,体现中医诊疗特点的研究比较少。因此,加大投入,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创新中医临床科研模式,实现中医临床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构建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创新体系,成为振兴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选择。从2004年9月到2007年10月,经过三年多反复研究和论证,国家原则同意了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方案。之后又一年有余,经过精心组织和严格的遴选评审工作,终于日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我局共同确定了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意义重大: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指示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和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要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人民,必须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发挥特色与优势,必须让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是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医药学来源于临床,又服务于临床,临床是中医药研究的基础。只有遵循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加强临床研究,并以临床研究带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药开发研究,才能实现中医药学术的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

三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需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临床疗效。建设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有助于解决科研和临床脱节的问题,不断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疑难病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贡献。中药现代化产业的进程中,中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则更离不开中医临床研究和临床疗效。

四是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的需要。近年来,在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医疗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实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科研任务和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进入,这些医院原有的以医疗为主体的运作模式难以适应这种新的要求。通过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形成临床和科研在中医医院协调发展的新的模式和运行机制,必将促进这些中医院发展成为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五是促进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需要。尽管目前中医药在国际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可靠的临床研究证据,影响了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立,既可作为中医药对外交流的窗口单位,又可以凭借其综合实力,利用自身的临床优势并借鉴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开展中医临床研究,使研究的结果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促进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的设立和顺利实施,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的指示精神,把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和开展这个创新型项目。陈竺部长、高强书记非常关心基地建设项目,多次听取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的领导和同志们,尤其是社会发展司的同志们,对中医药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为这个项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倾注了大量心血。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卫生部、国家发改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发改委、卫生厅、中医药局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各地申报基地建设项目,在人、财、物以及政策等方面都给予应有扶持,提供方便,确保了基地遴选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国31个基地申报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努力争取省级人民政府支持,创造条件,创新模式,以最好的条件积极参与申报工作。基地遴选评审工作得到了全国130余人次知名中医药专家的参与,没有他们的热心参与和所做的公平、公正的评审工作,就不可能遴选出代表行业水平、符合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要求的基地建设单位。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医临床基地建设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落实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必须准确把握、整体推进

(一)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目标

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国家和地方的共同投入和强化管理,进一步改善条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成分布合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临床科技创新体制,在中医药理论研究、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维护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每个基地建设单位通过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应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功能结构合理、设备配套先进、人员队伍精良、研究方向明确、科技优势领先、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模式机制创新,具有很强中医临床研究与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及技术辐射能力,而且在国家中医药服务和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龙头作用的临床科研中心和现代化中医医院;能够承担起重大、疑难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中医临床研究重大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法的筛选、评价、规范和标准研究推广,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与开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高层次中医临床科研人才的培训,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等任务。

每个基地建设单位通过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应取得以下成果:①有1—2个以上重大、疑难、常见多发疾病的中医药诊疗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形成可推广的临床诊疗规范;制订出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②围绕所研究的疾病,研制出若干疗效确切的特色制剂和中药新药,整理并推广一批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技术,并力争在中医药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③培养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中医临床研究队伍;④探索总结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临床科研新模式。

(二)基地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分级负责。中央制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指导原则、建设单位、支持范围和重点,安排补助投资,依据有关规定对基地建设进行审核和督导检查。省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央部署和要求,制定具体项目建设计划,加强审批和管理,落实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确保基地建设单位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实现建设目标。

2、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紧紧围绕基地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充分考虑中医临床科研的特殊要求,加强能力建设、内设机构设置、设备配置,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突出重点,保持特色。以增强中医药临床科研能力和提高临床疗效为重点,围绕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点领域进行建设。根据各自基础和优势方向,整合集中资源,进行重点建设。突出中医药的特点,尊重中医药的规律,开展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和科研队伍建设,加强重点病种研究,提高学术发展能力。

4、创新机制,发挥优势。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探索建立适合于中医药特点和中医临床需求的科研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彰显中医药的优势,扩大中医药的国内外影响,为人们提供更加满意的中医药服务。基地建设要与研究任务落实、人才培养及运行经费持续投入等工作共同推进,保证取得实效。

(三)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

1、全面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工作

每个基地建设单位要紧紧围绕本单位申报时提出的重点病种开展基地临床研究工作。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包括中西医结合、民族医)技法和方药对重点病种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临床诊治,紧密结合疾病防治的实际需求开展科研。要运用中医药理论对重点病种的机理、临床诊断、治疗、药物、疗效评价进行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优化综合方案、制定诊疗规范、总结诊疗技术、开发有效药物、研制诊疗设备等,使其诊治水平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促进临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中医药科技与临床实践和产业的紧密结合。对重点病种的研究,不仅仅是建设单位的任务,而且要举全省、全国之力,集全省、全国同行业、同病种临床科研人员的力量,共同研究,形成中医临床研究网络,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好组织牵头作用。

加强传统诊疗技术继承研究。围绕基地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整理和研究相关传统诊疗技术。基地建设单位对确有疗效但成本低廉的传统诊疗技术,要积极引进、普及使用。在临床延续应用的同时,开展规范评价,并大力推广,形成鲜明的中医药临床特色和优势。要采取先进可行的措施,认真做好名中医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继承总结和推广。

2、完善科技平台,创新管理机制

基地建设单位要依据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创新整合全院资源,围绕本单位的临床研究基础和优势,形成高水平、开放的临床研究平台、临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发挥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提高中医药临床科研的整体水平。

建立良好的可持续的临床研究机制,是关系到基地建设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核心问题。要以省(区、市)为单位,围绕基地建设探索中医临床科研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保证长期、稳定的研究队伍,落实科研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建立有利于临床科研的药品政策、医保政策,建立反映科研工作实绩的综合考评制度,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吸引各学科人才参与中医临床研究,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和高层次、高水平、大课题、大协作的临床研究局面。基地建设单位要主动地逐步建立起“医研互动”,医研协同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和“医研双赢”的全新工作局面。

3、建设高素质的中医临床研究专业队伍

每个基地建设单位要开展全员科研培训,提高全员的科技素质,营造良好的临床研究氛围。要通过承担课题研究,培养建设一支知识、专业结构梯队合理的高水平中医临床科研专业化队伍,在临床研究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质量控制、疗效评价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引进和培养一批掌握中医规律、熟悉现代科研方法、能够领衔组织重大中医临床研究项目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中医临床科研的精英队伍。

4、进行科研、临床教学和医疗业务用房的改扩建

业务用房主要围绕临床研究基地需要,包括科研用房、科研辅助用房和临床教学用房以及医疗业务用房等。科研用房主要包括研究型门诊、名中医工作室、临床研究室、临床科研实验室、研究型病房、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室、相关医技科室、制剂室等。科研用房、科研辅助用房和临床教学用房要满足开展和支撑中医临床研究的需要,面积原则上控制在12000平方米以内,其中医疗业务用房原则上控制在85平方米/床。

5、配置临床科研、教学和基本医疗仪器设备

基地配置仪器设备主要是诊断和用于科研需求的仪器和设备,与基地重点研究方向配套,基本满足临床研究方向所需的疾病诊断治疗的技术要求。基地在重点更新和完善临床科研、教学和基本医疗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根据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购置相应的专用设备。临床科研设备主要包括专用科研设备、中医特色诊疗设备、临床研究信息共享与开发系统等。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要处理好基地与医院的关系。医院是基地建设单位,但基地不等于是医院。基地是国家和省共同建设的项目,由医院具体负责建设,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临床科研机构。它与医院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了使临床研究基地与医院紧密结合,为基地研究提供临床科研条件和基础,也为基地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临床与科研成果,我们要求各基地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申报基地时的要求,加强医院的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每个基地建设单位应重点建设3个以上国家(局)级中医重点学科,每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病床应达到50张以上,床位使用率达到93%以上。重点学科建设点应设立临床研究室和实验室,要有3-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依据重点学科建设的需求,根据学科不同,配置相应的科研条件及设备。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包括开展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临床科研骨干的培训,以及本学科师资培训、接收本学科人员进修、承办本学科继续教育任务、开展本学科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和成果推广等。重点学科建设要有相应的支撑条件做保障,包括本学科研究所需的图书、期刊、资料、网络设备,示教室及示教音像设备。

每个基地建设单位应重点建设6个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每个重点专科(专病)病床不少于40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3%以上。重点专科(专病)依据建设需求配置专用设备和专科(专病)实验室设备。应保持稳定的研究和发展方向,针对本科至少3个主要病种开展诊疗规范研究等工作,以总结治疗经验,优化诊疗方案,制定诊疗规范及指南,提高临床疗效。重点专科(专病)应开展专科(专病)带头人、继承人培养和专科(专病)技术骨干培养等,包括外出学习、出国培训、接收本专科(专病)进修、承办本专科(专病)继续教育等。加强专科(专病)协作组建设,举办学术讲座或培训班,带动各专科(专病)的人员培养,加强学术和科研成果的交流。开展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等工作。开展信息收集整理,包括专科(专病)研究所需的图书、期刊、资料、网络设备建设等。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医院管理和内涵建设、文化建设,为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确保基地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根据规划要求,为完成16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的基地建设任务,实现基地建设目标,共需投资40余亿元,其中中央计划安排专项资金10余亿元,其余部分由地方政府为主负责落实。配合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部署,国家将从2009年开始全面启动基地建设,并于2011年前完成投资计划。基地建设项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最大的单体中医药建设项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要坚决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从现在开始紧急行动起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落实好有关任务和要求,推进基地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为切实组织实施好基地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成立以我为组长,各位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司办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和有关扶持政策,切实承担起我局在基地建设中应负有的领导和组织管理责任。

一是进一步建立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基地建设协商互动机制,加强与省级人民政府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推动各地的基地建设工作。

二是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及时论证和审核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方案。

三是大力推广运用基地信息共享与开发系统,逐步建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共享数据中心、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共享数据中心和信息共享开发技术团队、完善基地信息共享与开发系统运行机制,为基地建设提供现代信息技术保障和创新发展模式支撑。

四是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和建设项目验收制度,组织遴选一批专家成立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督查工作组,全程追踪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对建设不合格的单位将取消其基地建设单位的资格。

五是争取中央财政投资,加大对基地重大疾病科研攻关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六是组织建立起基地与基地之间以及基地与具有相关优势病种的省级中医医院之间的紧密协作机制,加大省级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省级中医医院在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为切实组织实施好基地建设,各省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认真研究部署,抓好落实,为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此我要再次强调,基地是国家的基地,基地建设项目是在国家的直接指导和重点支持下开展工作,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来建设的,一定要站在国家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来开展工作,要对国家负责,要举全省(区、市)、全国之力,集全省(区、市)、全国同行业的力量,共同推进。各地为申报基地,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努力,现在申报成功了,对大家也是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扎实推进,抓好落实。为此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回去后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并组织召开基地建设专题工作会议,要结合本省基地建设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

二是切实把基地建设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项目的领导、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项目、资金、招投标等的监督与管理,规范项目工作程序。

三是由省级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按基本建设程序尽快完成审批基地建设项目,批复前要及时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方案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论证和审核。

四是切实落实各项配套政策与措施。要抓紧制定并实施满足基地建设与发展的优惠、特殊政策,为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基地建设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省级政府负责落实,需要解决建设用地的,由地方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划拨。地方政府应减免各种建设配套费用,支持项目建设,降低建设成本。

五是认真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为切实组织实施好基地建设,各地发改委、卫生厅、中医药局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建设项目目标任务的实现。各基地建设单位要按照有关要求全面行动起来:

一是及时召开基地建设动员大会,启动开展基地建设各项工作。

二是尽快建立健全基地建设工作制度。基地建设事关重大,要明确基地建设单位是基地建设的主体,院长是基地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三是在省发展改革委、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国家以及省级政府明确的任务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方案是各建设单位开展基地建设的蓝图和纲领性文件,一定要集中力量,精心组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并制定。

四是围绕明确的重点病种完成全院资源整合,改革发展模式,创新运行机制,着手推进临床研究工作,要强化临床研究的力量,改革和优化临床研究运行机制,确保各项临床研究工作平稳、快速、顺利推进。

五是根据批复的建设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开展基地建设工作。建设单位要定期向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基地建设进展情况,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资金落实到位。所有的建设准备工作务必于2009年上半年完成。

这次会议,我们还特意邀请了我局各直属医院的院长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有关医院参加。尽管这些医院没有参加基地建设项目遴选评审工作,但这些医院都从不同方面具备承担临床研究基地的能力和条件,没有理由不在全国中医医院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发挥领军和示范带动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中心优势、地缘优势。希望中医科学院和各局属医院,参照国家基地建设的要求,积极推动各个医院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为全国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国家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是振兴和发展中医药的一项战略举措,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也是中医药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极好机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会后基地建设工作就要全面启动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而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负众望,奋发有为,切实抓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振兴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去,推动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元旦、新春在即,在这里提前给大家拜年,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事业兴旺发达。祝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明年开好头,起好步,抓落实,求实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