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观察——正骨、推拿、导引……“解锁”藏在上海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里的“健康密码”

发布日期:2025-06-13 浏览次数:

劳动观察

 2025613 网页

原文链接

https://www.51ldb.com//shsldb/ms/content/0197686ccef1c0010000d7c90f012edc.html


今年6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当日,第五期“上海健康播报”举行全国首个非遗里的“健康秘籍”发布会。

目前,上海已有石氏伤科疗法等11个项目纳入国家级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夏氏外科疗法等47个项目纳入上海市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从石氏伤科的正骨妙手,到顾氏外科的膏丹济世;从丁氏推拿的经络调理,到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功法……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技艺,不仅是治病救人的良方,更蕴含着一套完整的健康生活哲学。代代相传的不仅是技法,更是古人顺应自然、调和身心的养生智慧,堪称守护健康的“活秘籍”


远离便秘痔疮,有四招


国家级非遗项目顾氏外科疗法、顾氏外科流派第五代传承人、龙华医院肛肠学科带头人王琛介绍,现代人久坐少动、饮食精细、工作压力大,便秘和痔疮已成“职业病”。中医讲究“防病于未然”,记住四个简单实用的防病小妙招,帮助大家远离肛肠问题困扰。

第一招:会吃很重要。要想肠道好,粗粮蔬菜不能少,八杯温水要喝饱,辛辣油腻要戒掉,时令果蔬是最好。配合季节变化调整饮食,更有助肠道健康。

第二招:运动要坚持。预防痔疮和便秘,运动必不可少。顾氏外科肛肠独家研发的“平衡导引操”非常适合“办公族”练习,七个简单动作在工位就能轻松完成。每天再花几分钟腹部按摩、穴位按压和提肛运动,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帮助肠道蠕动。

第三招:习惯要养好。养成良好生活作息,尤其是排便和睡眠习惯。固定排便时间,培养规律的“肠道生物钟”,如厕记住“三不”:不超过5分钟、不玩手机、不憋气用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让肠道得到充分休息。

第四招:心情要放松。都说肠道的神经系统是人的“第二大脑”,压力大、心情差,肠道也会跟着“闹脾气”。可在工作间隙深呼吸,下班后散散步,睡前温水泡泡脚,周末出去放放松。心情愉悦了,肠道自然就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