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国家级非遗疗法走红海外:硅谷男肛瘘五次开刀未愈,慕名“打飞的”求诊终康复

发布日期:2024-12-14 浏览次数:

上观新闻

20241214 网页

记者:顾泳

原文链接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9474&v=1.4&sid=67


35岁的黄先生在美国硅谷工作十余年,去年突发肛瘘,在当地治疗近10个月开刀五次尚未根治,痛苦不堪的他于今年10月慕名返沪求诊,经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团队的精湛手术及康复,而今已彻底痊愈。

今天在上海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承办的第一届海上肛肠外科医师论坛暨上海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年会上,黄先生作为典型案例讲述自己波折的就诊过程,同时感叹,“我生长在上海,小时体弱多病,常来龙华看病求诊。如今在大洋彼岸工作生活,遇到疑难杂症回国治疗,亲身感受祖国传统疗法,确实很神奇!”


传统疗法显独特疗效


随着疾病谱不断演变,肛肠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了解,肛瘘发病男女比例为5:1,不少人忍受“一难言之隐”,苦于找不到治疗方法。黄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黄先生自去年10月开始发病,从一开始的肛周脓肿,就诊后分别实施了直肠推移黏膜瓣闭合内口术、肛周脓肿泄液线引流或切开引流等五次全麻手术,仍未能解决根本问题,总是术后几周脓水再度积成,启动新一轮手术“死循环”。他告诉记者,当地华人圈口口相传,上海龙华医院针对肛肠疾病有独到疗法,这促使黄先生下定决心,今年10月返沪求诊。

10月中旬,黄先生进行腰麻下的“拖线疗法”。据悉,这一疗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顾氏外科疗法”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上海市名中医龙华医院主任医师陆金根所创立的,“拖线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推广技术。

拖线技术无须切开或挂开皮肤、管道或过多切除周围组织,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窦瘘周围的组织,避免后遗症。术中,医生采用分批撤线方法,最大程度避免管腔的假性愈合及遗留支管、残腔,减少复发,提高一期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同时在对于肛门局部功能保护及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拖线技术中应用的药线大有来头。专家解释,这种药线是桑皮纸制作,根据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记载,桑皮味甘、性平,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1500多年的历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因此,药线疗法-顾氏外科特色中医疗法也在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后,黄先生还体验了传统中医提脓祛腐法、垫棉疗法、生肌长肉法(生肌散、白玉膏)、熏洗疗法,最终痊愈,“回想过去痛苦不堪的生活,我的心理也有了阴影。回国治疗后,现在一切如常,中医疗法名不虚传,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中西各宜”理念贡献更多健康方案


海派中医靠着“独门秘籍”走红国外,龙华医院肛肠科科主任王琛表示,“中西各宜”的治疗理念,既发挥了现代西医技术的精准性,也融合了传统中医治疗的整体性。随着养生意识广泛普及,这成为吸引患者的优势所在。

该院肛肠科显示,年门诊量超过7万人次,肛瘘年手术量超过3000例,其中复杂性肛瘘量占比达45%。总门诊量中,约10%为外籍慕名而来的患者。与此同时,龙华医院作为13家公立医院试点单位之一,也正积极开展国际医疗服务。

守正同时创新,龙华医院顾氏外科肛肠团队吸收国际先进术式,以肛瘘疾病为例,目前在自身特色“拖线疗法”、“药线疗法”、“垫棉压迫疗法”等技术基础上,还熟练运用肛瘘镜技术、推移瓣技术、激光治疗等国际领先技术,使肛瘘微创化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以疑难杂症克罗恩病肛周病变为例,约70%的患者需要手术干预。国外报道手术愈合率仅有40%,复发率高达60%左右;龙华医院中西医协同治疗愈合率高达80%,复发率约为15%,远高于国际水平。

另悉,龙华医院肛肠外科团队还开展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研发了促愈颗粒等有针对性的中医药特色院内制剂,有效能缩短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降低瘢痕形成,提高组织愈合质量。未来,医院将依托国际诊疗服务工作,为全球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诊疗,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方案,提升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