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龙华中医乳腺:疑难病攻关成果丰硕

发布日期:2024-12-13 浏览次数:

劳动报

2024年12月13日

A2版

原文链接

https://www.xepaper.com/ldbs/html/2024-12/13/content_142349_18084426.htm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乳腺科不仅继承了顾氏外科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还在乳腺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科室先后在陈红风、程亦勤和叶媚娜教授的带领下,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出版教材及专著二十余部,在乳腺癌、难愈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等乳腺疾病的中医诊疗领域深耕细作,弘扬中医传统外治法及外用药物,结合科研与临床研究,科学评价中医外治法及传统升丹制剂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持续推进诊疗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迎难而上,探索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复发转移早、进展快、生存期短的特点,且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中获益。患者在完成手术、放疗、化疗后往往寻求中医药治疗。顾氏外科第五代传承人陈红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亏损,痰毒瘀结”。她认为,机体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脾失健运,气血亏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气郁、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据此,陈红风提出了以益气扶正为治疗大法,以益气小复方(党参、黄芪、白术等)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探索中药抑制乳腺癌增殖、侵袭及逆转多药耐药的机制。   团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结合现代生物科技手段,逐步揭示了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部分复杂机制,发现TNBC往往与某些基因的突变、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密切相关。而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理念,为调节这些异常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团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治疗策略,尝试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生机。临床研究方面,通过益气扶正法治疗 TNBC 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其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体率均有明显提高,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探索方面,陈红风带领的课题组前期一直致力于探索益气扶正法治疗 TNBC 的作用机制。团队从黄芪注射液及其主要成分,到益气小复方逆转多药耐药的信号通路及其关键靶点的锁定,明确外泌体对耐药信息的传递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初步揭示了益气小复方对TNBC增殖抑制、凋亡和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   未来,龙华医院中医乳腺科将继续秉承“中西结合、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深化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加强跨学科合作,探索TNBC的异质性,完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精益求精,深耕非哺乳期乳腺炎   龙华中医乳腺科作为国内首批跻身上海市临床诊疗中心的科室之一,多年来致力于难愈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研究与治疗。团队通过中医外科方法的多种外治法治疗难愈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瘘管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成果不仅获得了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更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   近年来,科室牵头制定了难愈性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病名:粉刺性乳痈)的中医诊疗指南,完善难愈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中医诊疗全流程方案。同时,为了更清楚地明确发病原因及机制、更科学地评估中医疗效,科室开展了一系列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目前已完成难治性难愈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评价体系,并与多家医院展开合作,联合西医外科、整形外科、影像学、病理学、人工智能等发掘多学科诊疗难愈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潜力。   围绕“中医特色化腐清创法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贯穿围手术期及术后康复期,以西医手术治疗为对照,发现此法的完全缓解率、创面痊愈率、乳房外形改善程度等均得到显著提高。为了更好地理解发病机制,团队建立了肉芽肿乳腺炎大鼠模型,通过胃复安背部皮下注射+大鼠乳汁注射的方式,成功诱导大鼠发生肉芽肿行乳腺炎样病理学改变。这一模型的建立为深入研究难愈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平台。   传承创新,专注升丹制剂研究   九一丹等传统升丹制剂已沿用千年,提脓祛腐疗效确凿,特色鲜明。团队拓展运用升丹制剂,并进行了一系列安全性和规范性研究,实现了对传统外治法的传承与现代化的创新提升。   团队选取临床最常用的升丹制剂九一丹,率先开展多中心、多部位的临床研究,证实九一丹外用后达到1级脱腐标准的有效率为100%,可缩短脓腐脱落时间,且具有抑制疮面细菌生长的作用。首次通过临床试验和动物急性、慢性、蓄积性毒性试验评价九一丹外用的安全性,创新提出并制定了九一丹外用的规范化方案和安全性监测方案,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九一丹提供了有力支持。相关内容收录于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著作,对升丹制剂的保护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初步从巨噬细胞极化角度探究九一丹提脓祛腐的作用机制,为九一丹这一中医药传统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方案已在北京、上海等省市的十余家三甲医院及上海市中医乳腺病专科联盟单位中推广应用,相关研究得到“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市局级项目资助。团队发表论文51篇,主编出版专著22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4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该研究增强了中医对传统升丹制剂的保护与传承,深化了业内对中医“提脓祛腐”理论的认识,研究成果作为“顾氏外科疗法”的一部分,已被列入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相关研究成果还获得第十三届上海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