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开在闵行这家社区的颈椎专病门诊,为啥能留住患者?

发布日期:2024-08-12 浏览次数:

上观新闻

2024812 网页

原文链接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82734&v=1.3&sid=67


近年来,祝永标接诊的最小患者才十六七岁。“祝医生,能顺便帮我看一下脚的位置吗?最近有点红肿,感觉热还痛。”陈先生配好了药,又折返回来。

“您应该有痛风病史吧?”祝永标一边询问,一边弯腰为其触诊。“对对,两年前也痛过一次,最近除了肩膀颈椎不舒服,脚上也觉得难受。”“除了清淡饮食,还要注意别用热水泡脚,虽然对许多人来说这是养生的方式,但痛风的急性发病期得避免。”

陈先生是上班族。利用午休时间,他花了半小时从公司赶来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朋友的推荐下,他第一次前来社区求诊,“环境好,医生耐心,而且专业知识也过硬。”在中医伤科副主任医师祝永标的推拿、理筋外治手法和膏药外敷、饮片内服的综合治疗下,两周后,他的疼痛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对于我们这样够不上开刀,但放任不管又影响生活质量的病患,中医可真是帮了大忙。”他很是感慨。

2023年,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颈椎病专病门诊正式开张。这家开在闵行区西南角的社区门诊,是如何用常见病、多发病留住患者的?


为棘手病例抽丝剥茧

20194月,闵行区启动了新一轮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祝永标抓住了机会,成为龙华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叶洁的学生。这位石氏伤科的传人,让祝永标在每日的点滴积累中逐渐融入“气血兼顾、内外结合、整体调治”的诊疗观念,对颈椎病、腰痛、膝骨关节炎、肩周炎等社区常见伤科慢性疼痛有了对症的有效手段。

去年,祝永标申请了市级颈椎病相关课题项目,“面面俱到很难,所以我专门花了不少时间在这一小切口的专科疾病上。一些以前觉得棘手的病例,现在通过抽丝剥茧的检查分析,也能在半个月、一个月之后得到不错的反馈,成就感是很强的。”

这样的挑战,在祝永标手里并不少。64岁的退休教师张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工作的时候伏案低头时间久,现在年纪大了,早上一起床就头晕,得在床上坐半个小时才能慢慢起来走路,往一侧偏头,对侧的手就麻木了。”她谈及那些难熬的感受,“在市区大医院都看过,医生诊断为颈椎压迫神经、轻度椎管狭窄,用了些消炎止痛药,可半年多也没明显起色。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我心里迈不过去这道坎。”

第一次到祝永标门诊时,张老师还将信将疑:社区医生能解决这老大难问题吗?“我住得近,邻居是祝医生的病人,我就想着来试一试。”可不到五分钟,她便打消了疑虑。祝永标顺着颈椎捏到腰椎,“您是左撇子?”张老师连连点头。“左侧斜方肌比对侧硬,您向左侧偏头,症状也会更明显些。”他耐心解释着致病机制和日常保健事项,提供了内服、外敷、推拿、理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一周后,张老师头晕改善;两周后,手部麻木症状改善;两个月后,头晕症状几乎消失。

“家里人都说,之前我面色发白,现在走路姿势和精气神都好多了。”她笑道,“祝医生建议我持续巩固治疗,我听他的,准没错。”


在一方天地圆“大侠”梦


手上的功夫怎么练?祝永标想了想,“触摸的时候就能感觉到酸、胀、痛,还能听见液体滑动的声音。常见劳损的部位带动骨头,会出现类似的炎性分泌物,如果有些硬质的结节,就说明病程久了。有时候患者的接触点还伴有僵硬感,从肌肉层面也能根据左右两侧对比的不同判断症状。”

这些旁人难以完全体悟的心得,来自他长期的训练。一指禅、滚法等基本功,日复一日落在家中的枕头上、沙发沿上,最终才能为患者“快、准、狠”施策。祝永标还记得,小时候父亲曾患过腰椎间盘突出,当时在医院里看见医生潇洒的身影,好似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心头没来由地扎下了学医的根。此后,深耕骨伤科近20载,在社区这片小天地里,他也希望能成为更多患者信赖的依靠。

近年来,祝永标接诊的最小患者才十六七岁,因头晕、腰痛,诊断为椎间盘突出;最远慕名而来的患者来自四川,租住在附近酒店,硬是每日坚持赶到社区进行手法、理疗治疗。这些刚来时手扶着腰、腿痛腰麻的患者,渐渐从“打钢板、放钉子”的担忧里放下心来,一天天感受着症状好转,而正是这样的口口相传,让东至南汇、西至松江、南至湖州、北至上海市区的病患络绎不绝,月接诊量近800人次。如今,为了惠及更多在职人群的就诊需求,颈椎病专病门诊增设每周二晚58时的夜门诊与周六的门诊;同时,为了满足部分需要持续跟踪、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伤科今年新设病房,提供周期性的系统治疗。


病患年轻化需对症下药


“这些年的感受是,大众对中医的信任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到了特定时令,如黄梅天、三伏天、立冬,关节病、风湿病等病患都会明显增加。”祝永标说,为了更科学、清晰地为患者解释症状,他针对颈椎病的6种分型给予不同的基础协定方,如神经根型,大多表现为上肢放射痛、麻木,需要活血通经络,用鸡血藤、青风藤、地龙等;椎动脉型,大多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视目不清、嗜睡等,则用半夏、白术、天麻、勾藤等。“这两类与混合型占患者比例超过六成,此外还有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后者只能通过手术减压,如果遇到此类症状,我们也会明确告知患者,希望能帮助其尽快寻求适宜的治疗方式。”

黄梅时,加些米仁、茯苓健脾化湿;立冬后,加些熟地、杜仲温阳滋补。在祝永标的门诊中,考虑不同患者的体质对药方适当加减,事半功倍。“尤其到了三伏天,配以贴敷的综合治疗,比秋冬季发病后再就医的效果更好。”

祝永标说,前些年,门诊少见40岁以下的患者,除非落枕、扭伤;如今,因电子产品的高强度使用,每天几乎都有10%的患者为中青年人群。“比起中老年人群,在职患者势必没有太多时间就诊,因此在日常居家生活、工作中就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健康。”他建议,首先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缓解颈部劳损;必须使用时,应将手机的高度抬高,使眼睛平视或上抬;不少患者主诉脖颈僵硬、活动不适、恶心手麻,目前恰逢炎夏时节,在空调间内切忌直吹肩、颈部位;有条件者,应每日跟练颈椎操,松弛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逐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