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观察——传统与现代对接,扶正治痹有新意,MDT诊疗模式及智能化工具助力中医治疗风湿

发布日期:2023-11-24 浏览次数:

劳动观察 20231124 网页

原文链接


风湿免疫病,中医亦称“痹症、痹病”,涵盖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复杂、疑难、多系统累及疾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在30多年学科建设中,形成了鲜明的中医特色,秉承“借鉴西医,突出中医;强调外治,注重扶正”的理念,力倡扶正法治疗风湿病学术思想及形成系列中医适宜特色技术,并研制二草二白饮、滋肾清芪颗粒、风痛膏、白芥子饼等中药制剂,临床疗效明显且富推广价值。

坚守中医、扶正治痹

传承中与时俱进

专科在长期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总结发现患者有其独特且复杂的表现:病起自身免疫异常的亢进,因而治疗中使用大量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来抑制过亢的免疫状态,过度的免疫抑制又使得患者正气不足,不能抵抗外邪,出现反复感染,从而进一步导致疾病复发,周而复始,这就是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多见的免疫失衡状态。而近年来,随着风湿领域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推陈出新、获取普及化,使风湿免疫疾病的首要死亡因素从多年前的免疫原发病活动转变成了重症感染。团队关注到疾病矛盾的改变,坚守“扶正治痹”的治疗理念并不断深化延展,通过中医药治疗,一方面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更重要的是调控风湿患者免疫失衡进而恢复免疫稳态,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学科在秉承“扶正治痹”的中医理念背景下,进一步挖掘出具有中医优势的亚专科,围绕病种形成一系列中医扶正特色明显的治疗方案,分别为:

扶正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按“病-表型-证”中西医结合,治未病一体化慢病管理。

干燥综合征特色疗法,酸甘生津、开通玄府法合用,局部与整体双调。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特色疗法,宣畅气机,痹痿同治法,涵盖间肺康复操。

强直性脊柱炎特色疗法,益肾温督法、白芥子铺敷、华佗夹脊穴排刺,汤、膏、针、敷、灸、操一体化疗法等。其中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纯中药制剂“滋肾清芪颗粒”,已完成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院内制剂新药获批使用。

系统整合、量身定方

构建MDT诊疗模式

风湿免疫疾病具有涵盖病种复杂多样、病情多系统累及、与多种学科关联度高的特点。因此,团队充分发挥中医诊治疾病的“整体观”优势,并与西医的“器官-系统”理念有机结合,从人的整体出发,以患者为中心,将风湿免疫疾病按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了风湿免疫疾病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此种模式一改平时患者因复杂疾病在多个学科来回奔波的情况,而是一次就诊,就能拥有多个学科专家团队式、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同时这种工作方式使医生间打破了专业的隔阂,更全面地为患者量身定制出整体化、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连续化的治疗方案。团队目前已开展免疫性眼病、免疫病相关性皮肤溃疡等多学科MDT门诊,为少见、疑难、多系统受累风湿病患者保驾护航。

数据化、智能化

探求中医风湿诊治规律

中医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经验传承、望闻问切,团队将数据智能手段引入诊疗体系中,使中医焕发新的活力与效能。近期,专科利用大数据智能手段辅助建立了治未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体化慢病管理体系,基于龙华医院单中心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新发器官损害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为患者预测疾病发展及预后,帮助医生进行患者的慢病管理。团队通过古籍、临床病例的数据处理,研发的“腰痛”辨证论治人工智能工具已初具雏形,可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

团队关注到名中医临床用药经验及规律的总结是名中医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专科采取数据挖掘技术,整理总结专科风湿免疫疾病中医临床用药规律,评价抗风湿中药临床安全性,完善对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工作的客观化和数据化。现代数据化、智能化的手段已融入团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各个环节之中,更好地加载了团队对中医风湿诊治规律的探求。

经过30多年的努力,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已成长为中管局重点专科与“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单位、上海市中医风湿病特色专科、上海市首批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年门诊量约6万人次,住院量2000余人次,出版专著13部,参与制定多项中国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