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
2020年4月17日
作者:王阳
原文链接
“听到来自各方的反馈情况,了解到这套冥想音频帮助了许多人,我们非常欣慰,备受鼓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研究员贾立军就《现代冥想新冠肺炎辅助康复专辑》《现代冥想辅助医务人员抗疫专辑》《现代冥想大众身心舒缓保健专辑》创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了创作历程背后的一些故事。
贾立军反复强调,首先要感谢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组织部的帮助,感谢学校和医院各级领导的支持,感谢多学科交叉创作团队废寝忘食的创作,更感谢多支合作医疗团队在一线开展专辑推广与应用工作。
专辑创作的背后故事
是怎样的工作经历促使贾立军研究员产生了跨学科创作《现代冥想新冠肺炎辅助康复专辑》的想法呢?
“产生这个创作想法与我的学习、工作和兴趣密不可分。”贾立军介绍,2000年至2003年,他在扬州大学师从刘秀梵院士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开展了对人兽共患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新型疫苗的研究。我国在2003年还发生了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健康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简称非典)疫情。这一期间的科研经历与疫情状况,促使他格外关注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巨大危害及其防控工作。
后来,贾立军相继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系、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神经与生理系、密歇根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研究所/附属龙华医院工作。在此期间,所开展的研究涉及生物化学、神经与脑科学、病毒学、免疫学、现代医学、中医学等学科。正是多学科理论学习与研究经历,使之产生了较宽广的学科视野和较强的跨学科创新能力。
同时,贾立军长期的冥想经历与研究基础也直接推动了该系列专辑的创作。自从1992年进入大学学习阶段,他就开始了多年的冥想练习,此后也经常进行习练并长期关注该领域的现代研究进展。
目前,贾立军担任上海市医学会行为医学专科分会正念(冥想)治疗学组副组长和上海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副会长,不仅积极开展了一些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也致力于推动冥想领域的教学与交流,如长期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班学员做冥想与情志调节的专题讲座与教学等。
中医药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临床一线和生活中,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功法在日常保健和促进康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之对应的,专注于调心安神、释放精神压力的手段却相对缺乏;同时,大众对该领域的了解相对较少,这更进一步促使开展该系列冥想专辑的创作,以期动静结合,阴平阳秘,培植正气,借助此法更好地服务于疫情防控工作。
切中疫情灾区痛点
贾立军认为,巨大的群体心理压力可以通过多方面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比如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造成机体神经系统紊乱、内分泌系统失调、免疫机能下降和一系列身心症状,从而恶化新冠肺炎患者疾病进程,影响医护防控人员与易感人群的防病抗病能力。
同时,过强的心理压力还会影响到诸多家庭、社区、各级防疫职能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生活、工作状态,降低疫情防控效率。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紊乱,引发群众恐慌。因此,建立与推广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并及时对受影响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是目前严峻的疫情形式下所迫切需要的。
基于已有大量研究,贾立军认为冥想可能通过以下多种机制辅助新冠肺炎防控:
其一,冥想练习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物体上或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上,如呼吸或身体的感觉等,使我们的注意力保持在当下时刻,并产生更高水平的身心自我觉察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负面情绪、提升积极情绪的效果,增强抗击新冠肺炎的信心。
其二,冥想帮助人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和接受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和沮丧)和身体症状(如发热、缺氧、咳嗽和疲劳),进而更好地接受疫情的存在,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疫情,从而促进疫情的防控。
其三,由于压力激素(如具有免疫抑制效应的皮质醇)可能阻碍抗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冥想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皮质醇水平,可能有助于增强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
其四,有研究表明,冥想可减少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的释放,可能有助于减轻炎症因子风暴所导致的疾病发展与转危进程。
其五,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期,冥想还可通过舒缓患者情绪,减轻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增加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其六,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期,冥想也可通过上述机制发挥促进康复和疗愈的作用。
其七,在预防方面,中医历来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养生理念,通过冥想可改善人群身心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增强易感人群防病抗病能力。
更大的目标在前面
据贾立军介绍,冥想(Meditation)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古老的东方文化,并在西方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发展。冥想是一种旨在提高身心调节能力(例如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能力)的精神练习方式。
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对冥想开展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并在其有效性、对身心的影响及其潜在效应机制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利用meditation(冥想)在权威的国际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逾6000余篇英文文献。以正念冥想为例,自从40年前,乔恩·卡巴金博士将传统正念禅修方法引入到西方后,领导开创了正念减压课程体系、正念减压门诊和正念减压研究等,目前在该领域已经产生了逾千篇研究论文,并据此构建了正念减压(MBSR)、正念认知疗法(MBCT)、正念癌症康复(MBCR)、正念分娩与养育(MBCP)等广泛的转化研究与实践体系,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贾立军介绍,我国在冥想领域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系统传承。以中医冥想相关理法为例,早在中医元典《黄帝内经》里,就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精气神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等身心调理的理念与方法;同时,在《黄帝内经》、《摄养枕中方》、《千金方·道林养性篇》(孙思邈著),以及中医典籍《黄庭经》等均有静坐冥想相关记载。
但在冥想领域的现代研究方面,我国目前还相当薄弱。无论从适合现代社会大众的冥想实践体系的构建、冥想身心效应的科学观察,还是其潜在作用机制的科学解析,我国都尤显不足,亟待加强。
就下一阶段团队的相关研究工作,贾立军介绍道,将陆续开展多学科合作,做好现代冥想专辑的海内外宣传与推广应用;构建基于现代冥想的大众科学养生观与应用体系;细分人群与疾病病种,创作“非药物康复疗法”现代冥想“处方”,更好地服务社会人群;培养冥想专业人才、师资队伍,筹建现代冥想情志调理专业体系;与国内外业界同行合作,着手冥想领域教材的编写;深入开展冥想相关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为进一步普及应用冥想养生手段提供科学指导等。
一个实践者的建议
贾立军说,他长期坚持睡觉前习练冥想。作为一个实践者,他对于冥想如何在大众人群中如何发挥更好的效果,提出了几个简单的建议:
第一,简要了解冥想的科学原理与现代科研进展:迄今,已有逾千篇的科学研究论文,表明冥想通过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机制,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去除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可以改善睡眠和生活质量,辅助治疗多种身心疾病。
第二,练习时注意事项:收听环境要相对安静,如果在嘈杂环境中,建议使用耳机避免过强噪音干扰;体态坐、卧均可,以自然、放松、舒适为宜,利于畅通经络,促进疾病康复;在收听过程中,跟随音频中语言的导引,自然融入到相应的意境之中,以获得最佳效果。
第三,合理选择冥想内容:冥想最初源于古老的东方养生文化,近40余年来更是得到了大量的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目前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国家,冥想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社会与人群基础。相应地,在社会中存在众多不同冥想的传承体系和习练方法,比如禅宗冥想、正念冥想、内观冥想、超觉冥想、健身气功冥想和中医冥想等。因此,建议欲习练人员应注意甄别,采用传承清晰、效果显著的安全可靠冥想方案开展练习,舒缓情绪压力,改善身心状态,服务工作生活。
第四,坚持习练:最好每天都进行习练,将冥想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和一种生活方式,哪怕每天只有很短的时间,长期坚持都会对养生保健、调理情志、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等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