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2020年4月1日
原文链接

方邦江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
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
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
抗疫时间轴
2月15日
56岁的方邦江随第四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冒着严寒抵达武汉,赶赴雷神山医院,率队争分夺秒组建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市中医院医疗队组成的感染三科五病区(又称C5病区)。
2月20日
五病区收治了第一批46名患者。方邦江率领的团队被称为“雷神山C5战队”。
2月25日
病区首位治愈患者陈某出院,短短5天就有病人治愈出院,这也是武汉雷神山医院迄今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时间最短的病人。
3月3日
带病坚持坐轮椅到雷神山上班。
3月20日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指导和推进下,在武汉雷神山成立了武汉雷神山医院急危重症专家委员会,方邦江教授任主任委员。
3月29日下午2时
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C5病区)的最后5个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该病区正式关舱。


科研的他
援鄂的队伍中,方邦江教授是少有的国家中医药引进人才,是“岐黄学者”的骄傲。在大疫面前,充分发挥了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方邦江教授所在的雷神山医院,是专门收治COVID-19确诊病人。雷神山有32个病区,每个病区48张床,“雷神山C5战队”共收治114人,出院108名,转科6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27例。
实现了“零死亡”“零感染”“零投诉”“抗生素应用最低”的成绩,实现了全院治愈时间最短(5天),抗生素最低,平均住院日12.5天,人均医疗费7521.49元,中医药治疗率60.7%,其中,其中纯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病人 71 人 (普通型60人、重症和危重症11人) ,全部治愈。截至3月29日出院率和收治率居全院首位。
C5战队是雷神山收治病人最多,治愈最高的病区。在没有特效药,无有效疫苗之前,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早在几百年前的《温疫论》一书中就有先人之论记载,“盖温疫之来,邪自口鼻而感,入于膜原,伏而未发,不知不觉”。这表明早在明代吴又可就早已认识到了瘟疫有空气和接触两种传染方式。
《温疫论》中就提出:“温病可下者,约三十余证”,不必悉具,但见舌黄,心腹痞满,便予达原饮加大黄下之。并告诫“大凡客邪贵乎早逐”“勿拘于下不厌早之说”,吴又可并阐释道说:“应下之证,见下无结粪以为下之早,或以为不应下之证,误投下药,殊不知承气本为逐邪,而非为结粪设也。”指出下法并非单纯为攻逐肠道燥屎而设,更主要的是攻逐肠道的疫邪,突出了逐邪治本的思想。
方邦江教授项目组创新提出“三管齐下”即发表、泻下、通利三法并举,重用麻黄、大黄、滑石三药,直挫热势,名之“三通疗法”,针对病毒性肺炎治疗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提出了治疗新冠肺炎“表里双解-截断扭转”的防治策略,拟定的“败毒截断方”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并用之临床,经观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方邦江教授根据多年的急诊救治经验,在“败毒截断方”中应用了虎杖和马鞭草,这两种中药材特别适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可以发挥抗病毒和保肝护肝的作用。

繁重的临床救治工作之余,方邦江教授还积极开展了《基于“截断扭转”策略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新冠肺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由方邦江教授领衔,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新冠肺炎紧急攻关项目和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新冠肺炎紧急攻关项目方案支持,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黄石市中医医院等多家单位参与其中。
一方面,课题组严把设计关,从实验方法、生命指征判定,到评价标准,都严格按照现代医学的标准进行设计;另一方面,课题组严把药物关,所用药方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理论,为了达到药效稳定,缩短汤剂调配时间,研究采用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由天津红日康仁堂药业统一生产配制。配方颗粒有良好的中药汤剂相似性,利于临床和科研使用。

对于危重症患者,不是一个单纯的新冠肺炎,而是一全身性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曾在BC区ICU受邀会诊的气管插管的呼吸衰竭病人,出现烦躁咬管,虽用镇静治疗仍然呈患者痛苦表情,会诊发现腹部隆起,数日没有大便,胃肠功能衰竭,患者表现肺气衰竭、疫毒燥粪结滞肠道,果断采用人参大黄汤等扶元排毒之截断逆转法,患者不久大便得通,趋于痊愈。
“我们病区的治疗原则是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我们收治的重症病人多,治愈出院的病人也多,充分证明中医能救重症、危重症病人!应该坚持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邦江教授声音洪亮。
这也是方邦江教授认为的中西医结合的正确打开方式。
轮椅上的他

每天忙于救人的方邦江身体很快付出“代价”。3月3日,方邦江在病区各个重症病房查看病人,在了解病情、诊治救人的同时,他还尽量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因在病房时间过长,他十分疲惫。方邦江在出病房脱防护服走出隔离病区后,因房顶漏雨地上湿滑,右膝关节意外扭伤,再加上每天要十余个小时的站立工作,关节严重肿痛使他无法站立行走。
病区护士长陆巍和同事们都劝他在驻地休养疗伤。他说“危重病人救治,病人出院我都要把关,我不能休息!”于是他第二天就开始坐轮椅到雷神山上班。4天后稍好一点,他就尽量站起来,杵着拐杖坚持上班。
目前,方邦江虽已放下拐杖,膝盖还肿胀,仍敷着中药。数年前他就因股骨颈骨折,至今腿上仍有3根钢钉。他的敬业和坚强,让医疗队队员和患者十分感动。
两会主委的他

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指导和推进下,3月20日在武汉雷神山成立了武汉雷神山医院急危重症专家委员会,方邦江教授同时担任两会主任委员。
来自全国各省市,包括上海市、广东省、辽宁省、吉林省等近300名从事急危重症专业人员,在新冠肺炎危重病定点收治医院雷神山医院30余个病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实在数年前方邦江教授就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常委,是一位在全国西医和中医急救学界被广泛认同中西医结合急救专家,在中西医结合急救方面经验十分丰富,在雷神山医院先后在ICU和其他病区参加病人抢救,积极推进学术互动。
感性落泪的他
3月30日晚《医师报》直播的“抗疫守门人”采访中,方邦江教授讲到龙华医院全科人员集体报名申请援鄂,考虑到急诊重症多是老年基础病的患者,为最快速度的挽救生命,带领科内全部的主力干将来到雷神山。
来到雷神山,亲自参与初期工作环境的搭建;面对大量传染病患者,年轻的队伍没有防护经验,肩负保护好60多名医护同事,保护好瞒着家人来雷神山的队员安危;面对自身疾病,依旧坚持轮椅上工作顽抗在一线……
落泪深处是身为急诊人,做了急诊人能做的事情,尽己所能通过医术救治了更多患者,自己能为湖北家乡做些贡献而激动落泪。


“我们要做一个有担当的医生,必须有大医医国的气概!只有等最后一个病人出院,我才会放心撤离雷神山!”方邦江沙哑声音却透出豪迈,他做到了!
他,就是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分队队长、急诊科主任方邦江教授,同时也是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为数不多的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