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雷神山里的95后:是时候轮到自己去保护别人了

发布日期:2023-04-09 浏览次数:

新民晚报

2020年3月13日 作者:郜阳 通讯员:陈豪

原文链接

图说:刘晟宏为老人吃饭 采访对象供图.jpg

图说:刘晟宏喂老人吃饭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病区,有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22名护理姐妹,她们业务扎实、敢于担当其中年龄最小的是神经内科95后护士刘晟宏,年轻、勇敢的她也加入了这场战疫斗争。

身边榜样 动力来源

武汉的樱花很美,刘晟宏一直惦念着想去看看,没想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在2020年伊始就被疫情打破了宁静。疫情迅速蔓延到了全国,她的心也随之揪了起来。回想当年的非典疫情,那时的刘晟宏还是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被无数医护人员默默保护着,如今已是从事护理行业7年的白衣天使,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时候轮到自己去保护别人了。

龙华医院神经内科陆蓓蓓是刘晟宏同科室的同事,早在大年夜就随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赶赴武汉救助患者,对她的触动很大:“陆老师舍小家为大家,深深打动了我,这是医护人员应有的信念。”当看到医院发出的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招募通知时,刘晟宏坚决地报了名。报名的时候她没有告诉家人,怕父母担心,待出征名单公布时她才把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在惊讶过后表示理解,“国家需要你,咱家也需要你,平安回来,我为我女儿骄傲!”家人是刘晟宏最坚强的后盾,得到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刘晟宏便更安心赴前线战斗。

年纪最小 却不娇气

“这个小姑娘给我的印象真的很深刻,她在团队中年纪最小,身上却看不到‘娇’字”,龙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五病区护士长陆巍说。同事眼中的刘晟宏是个性格活泼开朗,对人友善的姑娘,不论和同事还是患者相处都很融洽;虽然是个95后小妹妹,做事很有条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还非常有集体荣誉感。

图说:刘晟宏和队友护理病人 采访对象供图.jpg

图说:刘晟宏和队友护理病人

为团队里年纪最小的一员,刘晟宏从不要求特殊照顾,从飞机落地起,就和哥哥姐姐们一同在战场上拼搏。搬运物资、整理病区、护理患者、照顾患者生活起居等样样都认真完成,对于脏活累活,她从不推辞,因为年纪小害怕拖团队后腿而分外努力,力争把每一项任务做实做好。

刘晟宏主动承担起每周两次给队员们注射胸腺肽的任务,为提升大家的免疫力保驾护航。由于医护人员工作三班倒,上班时间不一致,要兼顾好所有队员的注射时间并不容易,刘晟宏常常放弃休息随叫随到,动作轻、技巧好,还会贴心地注意缓解队员紧张的情绪,受到队员们的称赞。

坚持 再坚持一下

刘晟宏本就有腰疾,连日高强度的工作,加上给一位上呼吸机的患者换完床单被套后,她的腰疾又犯了。她没有告诉队友,下班回到宿舍才感觉到竟然连翻身都特别困难。她绑好腰托、贴上磁疗贴,强迫自己提早休息,只希望腰痛能快点缓解,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第二天下午,刘晟宏穿好防护服正准备开始新的一天工作,没想到刚进舱10分钟衣服就被刮破了,只好重新换过,这个穿脱的过程让她无比痛苦,她咬牙坚持着。换好衣服再次进舱,她给自己打气“坚持,再坚持一下!”抱着这样的信念,刘晟宏坚持完成了这个班的工作,脱下防护服时腰托已湿透。下班后的她想和父母打个电话却还是放下了,怕父母担心,当父母来电问候,她也总笑着回答“我很好,在这里一切都很好。”

刘晟宏负责的床位上有一位92岁的高龄患者,每次给他做治疗和护理时就鼓励他,给他加油打气。老爷爷说的家乡话刘晟宏听不懂,但只要说到“爷爷,加油!”,他都会点点头,这也给了刘晟宏很大的信心与动力,坚信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爷爷的情况一定会逐渐好转起来。还有一位阿婆,生活不能自理,刘晟宏经常给她喂饭喂药。每次喂饭,阿婆都很配合,但一喂药她就很快吐出来。刘晟宏考虑到阿婆不喜欢吃药,便把药磨碎混在饭里一口口让她服用,阿婆的病情也一天天地好转起来。

“如今春天来了,早樱开了,期待大家能早日摘下口罩,尽情呼吸满带花香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