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驰援日记】中医医疗队护士:患者阿姨给我们塞零食

发布日期:2023-04-09 浏览次数:

新华社·上海频道

2020年2月28日 记者:袁全 仇逸

原文链接

作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骨伤科护士“姐妹花”吴琼丽、曹慧娟,以及肺病科护士汪小娜与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22名护理姐妹,日夜奋战在武汉雷神山医院C5病区,在前线她们用辛勤的护理工作为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让我们一起听听她们的故事。以下是她们的日记节选。

我们是来自龙华医院骨伤科的一对护士“姐妹花”吴琼丽和曹慧娟。医疗队接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C5病区)收治第一批患者当日,作为第一批进入该病区负压隔离病房接治患者的医护人员,我俩既激动又紧张。

下午13:30我们迎来了第一位患者,一开始我们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在副队长、护理部副主任陆巍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将患者送至病房,上前帮忙拎东西,介绍病房环境。

由于我们身穿防护服,又受当地方言限制,遇到有些患者听不懂普通话,我们就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并适当使用肢体语言。由于我们戴着护目镜、口罩,患者看不清我们的面容,但笑容是不会骗人的,当患者看到我们笑起来弯弯的眼睛,他们放松了很多,同时也拉近了我们和患者的距离。

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治病的积极性高,配合度高,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一直和我们说“你们辛苦了,真的辛苦了,要吃零食吗?阿姨这里有”,说着把东西塞到我们手里,我们微笑着说“阿姨,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在这安心养病,安心治疗,有我们呢”。此时此刻,我们的内心十分感动。

一天的工作接近尾声,护目镜已经充满雾气,形成水露,走路都有些费力,但对于护理工作,我们仍不敢有懈怠。在下班路上,已将近晚上10点,今天武汉的天空很美。我们也相信,明天的武汉会更美!

我是龙华医院肺病科的护士汪小娜,2月15日早上从接到出发通知到集结,仅仅2小时左右。匆匆回家拿上衣物装箱,平时淘气的儿子格外安静的站在旁边看着我,生怕打断我的整理。

在机场送别时恰遇寒流,老公说:“平日里在我面前的柔弱女子,现在却无比的‘硬核’!你没有愧对这份职业,没有辜负白衣天使称号,我支持你的决定。”

第一次戴双层手套打留置针,一次就成功了,我很有成就感。虽然工作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进行着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有时真的很累,但一想到自己能为大家筑起守护的城墙,心里格外有成就感。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疫情的阴霾,挡不住四面八方的阳光。我相信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