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抗疫前线丨这次,他和83高龄的母亲一起并肩战“疫”

发布日期:2023-04-09 浏览次数:

澎湃新闻

2020年2月22日

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一周前,龙华医院30位白衣天使随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征武汉雷神山医院。我院急诊科郭全副主任医师正是其中一员。连线郭全医生时,他一直说自己只是一名特别普通的医生。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医护人员和他们家人的缩影,那些平凡的伟大。

因为感动所以选择

郭全的母亲是一位了不起的儿科医生。70年代她参加中国援非医疗队,赴非洲多哥洛美医院援助, 一去就是两年多,挽救了多名徘徊在生死边缘的非洲儿童,2003年非典时期,她是上海市抗非典专家组成员,奋战在第一线,并获得“上海市抗击非典模范工作者”称号,如今83高龄的她被聘为儿科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小组顾问,再次站在了抗击疫情第一线。

郭全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很忙,忙得无法像其他父母那样时刻关注和陪伴孩子的成长。可是每次听友人或者患者谈到母亲时那种由衷的赞叹和感激,他又会深深被这种大爱所感动。正是这样的感动和信仰让他最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并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像母亲一样令人称赞的医生。

因为懂得所以牵挂

儿时郭全每次听说母亲去战“疫”总是很担心很牵挂,担心母亲会不会被感染,担心母亲会不会累倒。这次83岁高龄的母亲站在抗击疫情一线,他同样担心母亲的身体。但同时自己作为一位同样奋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更多了对于这份职责和使命的理解和认同。

此次他出征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母亲知道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再提醒他要多注意防护。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怎可能没有牵挂,只是身为同行的母亲比任何人都懂得此刻家人的支持对儿子意味着什么。

因为理解所以支持

最令郭全牵挂和内疚的是家中的妻儿,但最令他感动的也是妻子的理解和宽容。都说四十不惑,而四十多岁的年龄,往往意味着夫妻两边都有高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夫妻两边的老人都已经80多岁高龄,岳父不久前瘫痪在床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在幼儿园。郭全坦言自己去武汉一线固然辛苦,可自己一走,家里的担子全压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其中辛苦可想而知。一开始妻子是有些抵触情绪的,也饱含了作为妻子担心丈夫的安危和不舍。

可妻子很快就调节了自己的情绪并坚定地告诉郭全,疫情就是命令,这是你们医生职责所在,守土有责,该上就要上,她能够理解,会克服家里困难。妻子在给郭全的家书中写道:“虽不能见面,为盼安好。作为家属,你能够参与一线战‘疫’工作,我深感光荣,我会照顾好一家老小,等待你凯旋而归。”正是妻子的这份理解和爱让他带着坚定和后顾无忧踏上征程。

他在武汉,母亲在上海,虽然身处不同城市,但他们并肩战斗在同一个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之上,一批批“白衣战士”勇敢地坚守着他们的阵地,因为职责所以不退,因为大爱所以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