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方邦江:充分发挥中医治疗优势 中药使用率100%

发布日期:2023-04-09 浏览次数:

央广网

2020年2月21日

通讯员:陈豪

原文链接

本文图:央广网发 龙华医院供图

央广网上海2月21日消息(记者杨静 通讯员陈豪)昨天(20日)下午,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C5病区)收治第一批患者,医护团队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同时为患者进行艾灸、针刺等疗法,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等。目前该病区收治病人41人,最大92岁,最小25岁,重症患者9人,中医药治疗率100%,中药使用率100%,针灸治疗率42%,功法使用率45%。方邦江教授结合自身多年治疗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基于近年来他提出的急性虚症、截断扭转治疗脓毒症的学术观念以及相关研究基础,并通过对目前新冠肺炎危重症和死亡病人的回顾分析,他认为患者主要表现在细胞因子瀑布反应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免疫功能的失衡,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尤其是重症患者疾病的演变规律,在参照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基础上,制定普通型和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以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开拓出一条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新思路新方法。

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目前已经在前线战斗近一周,他们接管的是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C5病区)。龙华医院分队由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教授带领,方邦江教授担任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C5病区)的病区主任。刚抵达雷神山医院时,因接管的病区尚未完工,他带领团队在完成岗前培训之余,搬运整理物资、进行病区工程验收和病房交接、实地流程演练等,常常忙碌到深夜。

“我们队员们不仅工作能力强,也都很有奉献精神,最近武汉特别冷,但为了防控需要,也不能开空调。为了保证病区按时启用也是连轴工作,但没一个人叫苦叫累,为了早日抗疫成功,大家都干劲十足”,方邦江说。每次提到龙华医院30人分队,方邦江总是很骄傲,除了团队不怕艰险、善于协作,团队的人员配置也很高,其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7名,也有多名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大多来自急诊、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心内科、肾内科、外科等与疫情防控相关科室的业务骨干,是一支充满战斗力的团队,他们给这支团队命名为“龙华医院雷神山C5战队”。

此外,团队此次随行带来的装备配置,除了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还有艾灸、针灸等中医医疗器具,以及中医药救治、康复,包括心理干预的有关药物等,为更好地在前线开展中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方邦江教授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和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感染等危急重症,领衔承担“基于‘截断扭转’策略的中医药防治脓毒症循证评价及效应机制研究(2018YFC17059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牵头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温肺热病(医院获得性肺炎)”等多个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和专家共识。在疫情发生之初就与全国同道一起开展相关学术研讨和临床实践。春节期间,方邦江主任放弃休息,作为主编之一负责编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控手册》,不久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也为此次在雷神山医院开展临床救治做足了实战准备。

“我祖籍湖北,在武汉读书、工作多年,感情深厚,我的过去的同事、朋友以及学生很多也都在武汉一线,报效家乡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每次谈到家乡,方邦江教授总是动情哽咽。疫情发生以来,方邦江教授一直牵挂着家乡,通过电话网络等各种途径与家乡的医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交流和指导救治工作。

方邦江教授对家庭总是感到愧疚,因为长年从事急诊工作,节假日往往是急诊人最忙碌的时候,他都没法陪伴家人,他一直很感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此次驰援武汉的决定也得到了同是医务人员妻子的大力支持,让他充满了动力。抗疫工作离不开精诚协作,这次与龙华医院分队同在一个病区战斗的是上海市中医医院医护团队,方邦江教授非常感谢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并表示在接下来共同奋战的日子里两个团队要继续携手并肩作战,展现海派中医人的风采,战疫不胜,绝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