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
2025年7月21日 手机网页
作者:张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二科副主任医师)
原文链接
https://wap.xinmin.cn/newspaper/xmwb/216470.html
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持续至8月18日,较常年缩短10天,但“晚入伏”或将带来极端湿热天气。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尤其适合调理常见的脾肾阳虚证和肾虚湿热证,有助于缓解慢性症状、增强体质。
■脾肾阳虚:阳气不足的“怕冷体质”
典型症状包括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腰膝冷痛如敷冰袋,夜尿频多、小便清长、腹泻加重,水肿、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免疫力差、易患病,女性多见宫寒痛经,男性常见阳痿早泄等。脾肾阳虚者体内如同燃料不足的“小火炉”,冬季受外寒侵袭,容易出现脾阳不达四肢、肾阳气化不足等症。夏季阳气充沛,正是“添柴加火”的大好时机,可温补脾肾,增强阳气。
调护推荐
1.肾病敷贴:龙华医院肾病二科敷贴I号方外敷神阙、肾俞穴,补肾温阳。
2.艾灸治疗:三伏天悬灸足三里、脾俞、肾俞、关元等穴位,温经通络、补益脾肾。
3.热奄包治疗:龙华医院特色外用制药“归元贴”配合中医热奄包外敷腰部命门要穴,蒸腾肾阳,缓解冷痛。
肾虚个体差异大,建议在医师辨证指导下配合内服汤药,并辅以羊肉、生姜等温阳食疗,疗效更佳。
■肾虚湿热:虚实夹杂的“矛盾体质”
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小腹坠胀、排尿淋漓不尽、小便黄浊、阴囊潮湿或带下黄臭,腰酸腿沉如裹湿布,口苦黏腻,大便黏滞;既怕冷又易上火,夏季暑气加重时常感周身困乏;丹毒、痛风、湿疮等反复难愈;男子容易早泄遗精,女子带下病或不孕等。此类病症多源于肾虚引发的水液代谢失常,湿浊久蕴化热,或肝肾阴虚,阴虚内热。夏季外湿与内湿“里应外合”,加之患者肾虚无力主气化利水,最易加重体内湿热缠绵,诱发感染和毒素蓄积。因此,以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痛风、丹毒等为代表的下焦肾虚湿热类疾病在夏季高发。清热利湿兼补肾气,可阻断湿热纠缠,避免病情反复延绵。
调护推荐
1.肾病敷贴:龙华医院肾病二科敷贴Ⅱ号方外敷神阙、肾俞、中极等穴位,祛湿不伤阴。
2.中医定向透药:通过仪器将补肾祛湿药力定向透皮导入,提高疗效。
3.拔罐治疗:选用肾俞、膀胱俞、承山等穴位,通过拔罐帮助疏通肾经郁滞、排出湿热浊气。
4.内服调理:在以上特色中医外治基础上,配合冬病夏治内服调理汤药,以及茯苓玉米须冬瓜皮茶、陈皮赤小豆薏苡仁饮等食疗,效果更佳。
冬病夏治借助自然阳气“顺势而为”,使三伏天成为调理阳虚、湿热体质的黄金期,由专家团队量身定制调理方案,帮助病家驱散寒湿、夯实肾气,为迎接秋冬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