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让这件尴尬的事风险飙升3倍,科学减重显著改善“社交癌”

发布日期:2025-06-04 浏览次数:

上观新闻

 202564 网页

作者:陈超 龙华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原文链接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21930&v=1.7&sid=67



压力性尿失禁(SUI)作为困扰中老年女性、产后女性和肥胖人群的健康问题,是指在咳嗽、大笑或运动时因腹压突然升高出现的不自主漏尿。其主要成因包括盆底肌松弛、尿道支撑结构减弱以及膀胱括约肌功能异常等。漏尿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健康,在社交和工作场景中,还被无奈地戏称为“社交癌”,对人们的身心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科学减重可显著改善漏尿症状。


肥胖会加剧漏尿风险?是真的!


从漏尿的成因来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28的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大量堆积,会持续增加腹内压力,膀胱和尿道受到持续压迫,控尿能力会逐渐减弱。相关研究表明,BMI30的人群,漏尿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

此外,肥胖者的脂肪组织还会产生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会降低盆底肌肉的弹性,使盆底肌肉的支撑力下降。肥胖者如果还有久坐、缺乏运动的习惯,将会进一步加速盆底肌松弛,从而加重漏尿症状。

肥胖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雌激素水平往往存在紊乱,这些激素变化就会影响膀胱和尿道组织的正常功能,增加漏尿风险。比如,雌激素对尿道黏膜和盆底胶原蛋白的修复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水平不稳定会影响这些组织的修复能力,进而影响尿道的正常功能,增加漏尿的发生概率。

由此可见,减重对于改善漏尿症状至关重要。


减轻漏尿症状,也要管住嘴迈开腿


首先需要明确减重目标是降低腹压,修复盆底,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BMI管理和腰围控制。

BMI控制在18.5-24的正常范围内,是科学减重的重要目标。研究发现,体重每减少5%,漏尿的发作频率可降低30%。这表明合理控制BMI对改善漏尿症状效果显著。对于女性而言,腰围应控制在85cm以内;男性则应控制在90cm以内。通过控制腰围,可以有效减少内脏脂肪对膀胱的压迫,从而减轻漏尿症状。

其次需要调整饮食结构,要减少高糖、高脂饮食,这些食物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加重身体的代谢负担。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物、绿叶菜等。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从而避免因便秘导致的腹压增高。每日饮水量应控制在1.5L2L。适量饮水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但过度饮水会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增加漏尿风险。

最后还需要进行运动干预,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核心训练和盆底肌强化。

快走、游泳这类的有氧运动就比较合适,可促进脂肪代谢,帮助减轻体重,同时增强身体的整体机能,每周应进行150分钟;平板支撑、仰卧蹬车等核心训练动作,可以增强腹部深层肌肉的力量,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从而降低腹压,减轻对膀胱和尿道的压迫。为了强化盆底肌,可以每天进行3组凯格尔运动,每组收缩肛门5秒,然后放松5秒。持续进行3个月,可有效提升盆底肌的控尿能力。


改善漏尿,针灸疗法也有独特优势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还可以尝试中医针灸,漏尿在中医学中属于“遗溺”“小便不禁”等范畴。针灸治疗不仅对肥胖人群减重效果显著,还能改善漏尿的临床症状。

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针灸通过刺激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等穴位,可调节脾胃功能,抑制食欲亢进,促进脂肪代谢。临床数据显示,针灸减重可降低BMI和内脏脂肪含量,显著减少腹压对膀胱及盆底的压迫。

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增强盆底肌肉张力:针刺关元、中极等穴,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膀胱和尿道组织的血液灌注,从而改善其功能;同时还通过调节盆腔神经来改善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控制,恢复其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减少漏尿。针刺八髎、会阳等穴,可通过神经反射机制,促进盆底肌肉收缩,增强盆底肌肉张力,使其更好地支持膀胱和尿道,提高尿道闭合压,从而减少尿液渗漏。

调节激素水平,增强盆底支撑:针刺可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减轻体重,间接改善漏尿情况。针对产后或更年期女性,针灸能调节雌激素水平,延缓盆底组织中胶原代谢异常,增强盆底支撑结构。

肥胖是漏尿的一个重要且可逆的诱因。通过科学减重,不仅可以降低腹压,还能有效修复盆底功能。建议从饮食、运动、行为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并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从而重获控尿的自信,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