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病要有所侧重

发布日期:2024-08-23 浏览次数:

生命时报

2024823 APP

专家:上海市名中医、龙华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刘萍

原文链接

https://app.lifetimes.cn/share/article/4J8rjYKzXRf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为3.3亿。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更由于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高盐、高脂、高糖饮食是心血管病发生的主因,肥胖、吸烟和酗酒是重要危险因素。“相比西医,中医里的‘心’概念更大,不仅指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脏,更包含了精神、意识、情志等多方面。在中医理论中,心是全身血液循环的中心,通过推动和控制血液运行,影响全身各脏腑功能。如果心主血脉的功能失调,就会造成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以心悸、胸闷、心痛为主要表现)、脉道不通,可能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心还被传统医学视为‘神明之府’,是精神意识活动的根本,人的精神状态、情绪波动、思维清晰度等都与它的功能密切相关。如果心神失调,可能导致失眠、焦虑、健忘、抑郁等问题。”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刘萍教授表示,鉴于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在处理心系疾病时,不应局限于对心脏的单一治疗,而应综合考虑全身脏腑的关系,采取多法并用、整体调理的策略,且要有所侧重。

温阳利水逐瘀法治疗慢性心衰。慢性心衰患者大多心阳不足,导致心脏功能减弱,血液循环不畅,通过温补心阳可增强心脏功能。心衰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使体内水液潴留,形成水肿,利水消肿能够减轻心脏负担。心衰患者还常伴有血瘀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口唇紫暗等,活血化瘀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平肝活血化痰法治疗高血压。在中医学中,高血压常与肝阳上亢有关,即肝的阳气过盛,向上冲逆,导致血压升高。平肝潜阳旨在通过调和肝的阴阳平衡,使亢盛的肝阳得以潜藏,从而降低血压。此外,高血压患者往往伴随血瘀证,即血液流动不畅,形成瘀血。活血通络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从而降低血压,并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医认为,痰浊是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会阻滞血脉,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通过祛除体内的痰浊,恢复气血正常运行,能够降低血压。

调肝宁心化瘀法针对“双心疾病”。调肝理气、宁心安神和活血化瘀的综合治疗策略,既关注了患者的生理症状,又重视了其心理状态,有助于实现心身同治的目标。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对情志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肝理气,可以疏解郁结,使气机顺畅,从而缓解情志抑郁的状态。宁心安神的治疗方法,可以滋养心血、安定心神,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稳定精神状态。心血管病多伴有血液循环障碍,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血供氧,从而增强心脏功能。

温补营血通经复脉治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归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心脏剧烈跳动)等范畴,采用温补营血、通经复脉的方法,能起到不错的临床效果。营血指营气和血液,营气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调和五脏六腑的作用。营血不足或运行不畅,可导致心悸、怔忡等心律失常症状。通经复脉指的是利用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方法,恢复心脉的正常运行,从而治疗心律失常。

在刘萍教授看来,心血管病患者除了要接受规范治疗,日常养护也至关重要,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果,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等,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压。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以减轻心脏负担。高血脂患者可用山楂30克、益母草10克、绿茶5克,加沸水500毫升焖泡后代茶饮,能活血降脂、清热化痰,但肠胃功能不佳、体质虚寒者不宜饮用。

其次,规律的生活有利于血压平稳。应作息规律、三餐定时、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每日可酌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但需要注意,运动时应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增加强度,以防心脏负担过重。

最后,注重调和心态,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日常生活中,切忌大悲大喜,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来减轻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烦躁焦虑、入睡困难、睡眠浅而多梦者,可用莲子、桂圆、红枣、百合各15克,小火煎汤,早晚饮用,有养心宁神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