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应是很自然的事

发布日期:2024-08-29 浏览次数:

生命时报

2024829 APP

专家:上海市名中医、龙华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李佶

原文链接

https://app.lifetimes.cn/share/article/4JDrc8HkPft


怀孕生子本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如今“生不出、生不好”的人持续增加。《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育龄人群不孕率已从2007年的11.9%上升至2020年的17.6%,约有3300万对育龄夫妇被不孕问题困扰。2021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家庭的占比已攀升至18%。生育问题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而中药调理成为不少人的孕育新希望。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佶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随着不孕率的升高,门诊中出现很多对号入座的“不孕患者”,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刚结婚时打拼事业,延迟了生育计划,等想要孩子时,两三个月没怀上就焦虑地四处求医,甚至过度检查和治疗。二是出现妇科症状时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讯,误认为简单的生理问题是复杂的不孕症。“事实上,只要夫妻双方放松心情,男方精液常规基本正常、性生活没有问题,女方有排卵,大部分人都能自然受孕。”李佶说。

在妇科门诊中,很多大龄女性担心卵巢功能下降导致难以怀孕,希望通过中药调理。李佶表示,女性生育高峰在28岁之前,但如今城市女性的婚育年龄往往在3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确实会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这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如果精神太过紧张焦虑,会影响卵巢功能,更不利于怀孕。中医理论中,肝与女性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紧张焦虑会导致肝气郁结,使肝失疏泄,从而引起妇科问题。患者放松心态后,通过中药调理,能使卵巢中尚存的卵子更好发育,增加妊娠概率、减少流产风险。

“此外,没必要对输卵管和子宫内膜进行过度检查。”李佶强调,输卵管是妊娠的重要一环,随着全民卫生意识的提高,生殖道炎症的发生率大大下降。没有盆腔炎病史或性伴侣过滥的女性,不必做子宫输卵管造影。子宫内膜是受精卵生长发育的“土壤”,过度检查会增加宫腔感染和内膜损伤的风险。常见的子宫内膜问题往往是激素分泌不平衡造成的,具有周期性,可以通过中药或西药调理。

从医多年,李佶运用中医辨证思路和“周期疗法”(卵泡期补肾养血,黄体期补肾疏肝,行经期活血通经)治疗不孕症的效果在患者中有口皆碑,每年大约有300~400位患者经治疗后怀孕,很多疑难病患者都在他的精心护航下足月分娩。在他看来,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困扰育龄女性的严重问题,但不是所有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都不能怀孕,怀孕和哺乳反而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治疗”。在李佶的患者中,有一位35岁的未婚女性,体检发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异位到卵巢上,形成了一个5厘米大小的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很多医生曾建议她手术治疗,但李佶考虑到患者未婚未育,手术会影响卵巢功能,于是让她保守治疗,之后采用口服避孕药,经期5服中药治疗。治疗随访3年后,患者囊肿大小没有变化,痛经症状消失。患者38岁时结婚,停服避孕药,第2个月成功妊娠,经过中西医结合补肾活血安胎治疗至孕12周,成功度过最容易发生流产的早期妊娠阶段。有专科医院医生建议这位患者在孕期手术剥除囊肿,但患者咨询李佶后选择了随诊,囊肿逐渐缩小到2厘米以下。令人惊喜的是,患者产后听从李佶的建议,延长了哺乳时间,产后第10个月进行B超检查,发现囊肿消失。

近年来,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自然流产发生率一般为15%左右;发生过1次自然流产,再次妊娠后自然流产的几率是20%左右;发生过2次自然流产,再次妊娠的自然流产率会上升到28%左右。如果发生过3次自然流产且年龄超过35岁,再次妊娠的自然流产风险接近50%。李佶表示,复发性流产患者也不必过于紧张。中医古籍记载了许多安胎方法,其中,治疗复发性流产分孕前、孕后两个阶段,孕前采用周期疗法,同时重视指导受孕;孕后及时安胎,以补肾活血联合黄体酮保胎至孕12周。“中药周期疗法的机理是通过调理冲任,改善输卵管功能、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受孕条件,从而增加受孕几率、减少流产率、提高活产率。”李佶说道。

对于生育困难的夫妻而言,一定要坚定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李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天人相应、道法自然。“女性的一生好比春夏秋冬,女性的每个月经周期好比花开花谢。”李佶认为,想要孩子的育龄女性要因时制宜,人生除了事业还有家庭,不要等忙完事业人生入秋、花瓣凋零才准备生育。医生也要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顺势而为进行治疗。

自测排卵、把握时机。根据排卵情况安排同房时机至关重要。建议患者用试纸监测排卵情况,此法简单、准确、价廉,把握好2~3天的受孕机会,就能增加怀孕几率。

检查有度、减轻负担。“损有余而补不足”,李佶经常用这句话来告诫自己的学生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对患者来说,不可自行猜测病因或“下诊断”,以免带来心理负担,在遵医嘱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放松心情,保证生活规律、休息充分,并适当运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