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养生|今日入伏!“苦夏”来了,老中医的这张防病调养方请务必了解

发布日期:2020-07-16 浏览次数:

劳动观察

夏令·养生|今日入伏!“苦夏”来了,老中医的这张防病调养方请务必了解

2020年7月16日

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医师 方泓

7月16日,入伏日。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所谓的“苦夏”就在此时,意味着气候闷热潮湿,最容易诱发各种夏季疾病。

初伏:2020年7月16日至7月25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至8月14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至8月24日

2020年的三伏天有些不同,暑热的同时湿哒哒的黄梅天继续缠绕着我们。暑邪和湿邪同时发威,温度高,导致人体湿热熏蒸,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

中医认为,暑邪致病会出现发热、汗出、面红面赤、心烦、脉洪大等热性症状。暑邪最易耗伤津气,导致气阴两虚,出现口渴喜饮,口干舌燥,尿赤短少、气短微言、身倦乏力,汗重者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而湿为阴邪,性质黏腻、秽浊,易阻碍气机,出现闷热、疲倦、烦躁、压抑、头昏脑涨、身体沉重;易发痤疮、皮疹等。

所以“三伏天”总的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注意采阳、顺阳、护阳、蓄阳养阴,还要就凉避暑,注重心、脾的调养。由于今年夏季独特的气候特点,养生尤其注意清暑、祛湿和生津,具体调养如下:

1、精神调养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心静自然凉。高温天气和相对湿度增加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就诊率。可以每日按摩少府穴3-5分钟,少府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按摩有助于清心除烦。

2、起居调养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半小时左右。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建议淋浴,水温四十度左右,淋浴十分钟即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夏日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建议室内外温差小于8℃。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

3、饮食调养

三伏天饮食调养应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特别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差,如果过食肥甘厚腻之物,易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建议根据体质进行个体化食养,如气虚质应少食莱菔子、白萝卜等耗气之品;阳虚质慎食西瓜、苦瓜等寒凉性的蔬菜水果;阴虚者宜多吃菠菜、胡萝卜、黑木耳、猪肝等滋阴食材;痰湿质者以化痰祛湿为主,慎食肥甘厚味,多食海藻、海带、紫菜、蚕豆、绿豆等清淡利湿食材;湿热质者以清热化湿为主,饮食清淡,慎食肥肉、油炸、糖果之类的肥甘厚味,多食绿豆、马齿苋、苦瓜等清热化湿之品。

给大家推荐几道时令菜:

白煮鲤鱼

【组成】鲤鱼1条,橘皮20g。

【制法与用法】将鲤鱼刮鳞、去除内脏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橘皮、葱姜、黄酒、食盐及适量清水,煮沸后去掉汤面上的血沫和浮污,加盖继续炖煮至鱼肉熟烂,汤汁呈乳白色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理气,利水减肥。

【适宜人群】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

凉拌三皮

【组成】西瓜皮200g,黄瓜皮200g,冬瓜皮50g。

【制法与用法】将西瓜皮刮去腊质外皮,冬瓜皮刮去绒毛外皮,与黄瓜皮一起,在开水锅内焯一下,待冷切成条状,置盘中,用少许盐、味精匀拌。佐餐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减肥。

【适宜人群】阴虚质、湿热质。

4、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建议规律运动,做好热身和循序渐进原则。老年人运动强度以心率加快微微出汗,不要过度。

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一次性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沐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

5、防治“疰夏”

疰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多、日渐消瘦。

预防疰夏,在夏令之前,可服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并少吃油腻厚味,减轻脾胃负担。进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霍香叶、佩兰叶、滑石、炒麦芽、甘草等,水煎代茶饮。

6、伏天养生,重在护肺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三伏天心火过旺导致克伐肺金,燥热伤肺,秋季容易患其他疾病。所以建议饮食适量增辛。孙思邈说过:“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夏季苦味食物清热泻火、定喘泻下作用,会助心气而制肺气,适量食用如葱、姜、蒜等,具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作用,杀菌和提高免疫力。

推荐“三伏天”用中医治未病

1、夏季膏方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体的各种病理变化会在一年四季存在,机体出现的虚损、功能紊乱在冬令通过进补调整,临床发现有部分冬令进补的人会反映到了下半年,膏方的作用显现不出来了,机体又感到力不从心,一些慢性病又难以控制,所以,有必要在夏天重新接受一次“接补”。

2、夏季体质个性化调养

不同体质人群在“三伏天”的表现和症状都不同,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等人群尤为难受。如果自己通过饮食、起居调理不能改善不适症状,就需要去专科中医医院进行夏季的体质调理。

3、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这个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人体的寒湿祛除,达到治病目的。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常见的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

“冬病夏治”治疗疾病涉及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腰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