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汇通、MDT协作,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第一届CTD-ILD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25-09-09 浏览次数:

近日,由我院风湿免疫科举办的《龙华风湿第一届CTD-ILD学术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共设置:技术革新、诊治进展、MDT光影、实践新知、文献速递、中西共话六个学术版块,汇集风湿、呼吸、影像、病理等领域专家,共同聚焦CTD-ILD领域学科热点、诊治进展、影像病理及疑难病例等内容,通过主旨演讲、病例剖析、文献分享、多学科互动和中西医对话等多种形式开展深入学术交流,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基础与临床并现的学术盛宴。



篇章一:技术革新

呼吸届ILD领域大咖上海市肺科医院李惠萍教授开场带来《CTPF-肺纤维分期和严重程度评估新方法》,展示ILD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基于人工智能的IPF死亡风险预测模型--CTPF模型不仅解答患者病变程度问题,未来将在IPF的多个领域都可以得到广泛引用,作为预后评估、疗效评估、临床新药研究评估的重要工具,更将参与到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成为临床重要的辅助工具。



篇章二:诊治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梁敏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李佳教授聚焦SSc-ILDASS-ILD两个不同CTD-ILD,报告《从EULAR最新指南看SSc-ILD诊治进展》《ASS-ILD诊治新进展》,对相关领域大型临床队列研究、免疫调控/抗纤维化机制研究、新型自身抗体的发掘验证、最新治疗策略及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的进展作了详尽梳理。



篇章三:MDT光影

本环节邀请到武汉同济医院放射科胡琼洁教授与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谢惠康教授,讲题《CTD-ILD影像学诊断再思考》《CTD-ILD病理评价与解析》分别从影像学和病理学角度对CTD-ILD进行了图文并茂地解析,增进与会同道对CTD-ILD影像病理基线识别与理解,也充分彰显了MDT多学科协作是CTD-ILD诊治中突破单学科决策局限,提升诊疗效能、优化诊治流程的必由之路。



篇章四:实践新知

仁济医院风湿科王晓栋教授分享了危重疑难ASS-ILDMDA5+-DM-ILD病例处置经验,传递了CD20单抗及小分子靶向药乌帕替尼等在IIM-ILD患者中的治疗价值;中山医院呼吸科石林教授汇报了1例胸腺瘤术后Good综合征合并ASS-ILD的复杂病例,该患者面临多重感染与持续性肺纤维化进展,最终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出联合丙种球蛋白、抗感染、免疫治疗及抗纤维化的综合治疗策略。



篇章五:文献速递

来自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两位年轻医生王范丽与朱竹菁,分别对《NerandomilastIPF/PF-ILD中的临床研究数据》《tofacitinib治疗MDA5+-DM-ILD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数据》进行了文献分享,带来IPF/PF-ILDCTD-ILD领域最新的研究资讯,也彰显了年轻人的朝气与学习能力。



篇章六:中西共话

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中医专家以及来自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西医专家们,中西两支队伍围绕“CTD-ILD慢病管理问题、CTD-ILD感染防控问题、CTD-ILD抗纤维化治疗问题”三个话题,展开中西医不同学科视角认知解读,此环节通过反差互辩、彼此沟通、热烈讨论,达到了中西增进了解,协同合作,共同服务CTD-ILD患者目的。



此次《2025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第一届CTD-ILD学术论坛》,风湿/呼吸/影像/病理/中医/西医聚集在龙华医院,完成一场有临床-接地气,有进展-看未来,有汇通-满活力,有中西-多学科的交流与讨论,学术内涵深获大家认可!此次学术论坛的顺利落幕,也是我院风湿免疫科继2024年获批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一体化诊疗实践中心、2025年免疫性间质性肺病多学科MDT门诊开设后又一次标志性事件,我院风湿免疫科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学科CTD-ILD亚专业建设和临床队列建立,积极拓展CTD-ILD中西医结合诊疗实践与开展相应临床及基础研究。

(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