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蕴涵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价值理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中国年”逐渐走向世界,变成备受瞩目的“世界年”。首个“非遗春节”来临之际,龙华医院社工部联合老年医学科、肿瘤科、中医助聋门诊、儿科、感染科等,把书法、剪纸、投壶、中国结等传统民俗送到病房,带领住院患者一起品味年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人民城市新春文化气象。这项“传统文化进病房”的活动已经开展13年。
翰墨飘香 迎春纳福

老年医学科洋溢着新春的氛围,走进活动室可以看到科室医护人员为患者们精心装饰的环境,毛笔、毛毡、墨汁、宣纸、砚台已早早备好,静待老伙伴们挥毫泼墨,一展风采。上海市名中医朱培庭教授也来到了现场挥洒豪情,不一会儿,一个个“福”字跃然纸上,有位患者还发挥自身特长,将“洋文”写到中国对联上,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引得现场一片掌声,气氛欢乐祥和。

肿瘤一科与肿瘤六科也格外热闹,病房的灯笼高挂,肿瘤康复志愿者“老闵”带领患者一同参与迎春纳福的活动,肿瘤科的医护人员与志愿者们一同挥毫泼墨,尽管活动开始患者们有一些害羞,但是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病友们拿起笔,蘸上墨,亲手写上属于自己的春联和福字。
投壶祝乐 非遗剪纸 共庆新春
1月17日下午,肿瘤二科病房充斥着欢声笑语,每一位病人手中拿着小礼物,这是他们投壶赢得的“战利品”。投壶不仅是中国传统游戏,也是古时的一种礼仪,老少皆宜。病友们在投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也能够体验传统文化的竞技之乐。

剪纸是一种以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传统装饰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瑰宝。肿瘤二科的病人们也体验了一把非遗剪纸,在志愿者的协助下,红色的纸在病人手中不一会幻化成了美丽的窗花,活动持续了一个小时,不少病人在活动结束后意犹未尽,护士长林桢带领科室护士一起把病友们剪好的窗花装饰到病房,看到自己的成果让病房充满新春的气息和氛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各式各样的窗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为这病房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传承民俗 感受年味


在新年的到来之际,徐汇区癌症康复俱乐部的志愿者来到了肿瘤三科,为病人送去新春的祝福,他们手拿鲜花和贺卡,为病房增添了浓厚的新春氛围,作为同样感受过癌痛的同辈群体,他们将自身的抗癌经验分享到病房的每一个人,鲜花和信心送到他们身边。

1月24日上午,社工和志愿者们来到了儿科、感染科,与病区的医护人员为患者一同送去亲手编制中国结,医护人员与患者一同参与到迎新春的活动中,不仅让病房充满了新春的欢乐气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患者与医护人员有了进一步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医患的和谐。
1月27日,志愿者们也来到了中医助聋门诊,将自己亲手做的“多福”中国结送给听障人士,他们用手语向志愿者们表达新春祝福与感谢。
多年来,我院一直重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传统节日,走进病区开展节日相关的主题活动,开展13年了。这是医护人员与病友、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让病房不再冰冷,让病患在节日里也能感受到爱和健康的传递,传递医院的人文关怀,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美好画卷增添亮丽的一笔。
(社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