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于2024年12月9日至13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顾氏外科疗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上海市申康中医外科专科联盟、上海市重中之重窦瘘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医肛肠质控中心联合协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承办的第十一届顾氏外科流派学术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4龙华肛肠周顺利召开。我院党委书记陈跃来,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朱亮,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炬,副院长郑培永、刘萍先后出席每日分论坛并致辞。全国肛肠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形式传经送宝,更有3000多人次全国同行在线参与学习,交流经验。
龙华肛肠周自2019年首次举办以来,秉持“一日一主题”模式,力求通过高度集中的学术交流,带给与会者最前沿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本年度肛肠周立足“坚持创新,展望未来”,旨在加强肛肠学科建设和技术进步,构建交流平台,分享来自国内各区域诊疗优势及特色,共同推动肛肠学科蓬勃发展。由“新质生产力--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开启肛肠周,“创新与科研论坛”“盆底疾病多学科论坛”“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论坛”“婴幼儿多学科及科普论坛”“护理论坛--传承创新,卓越发展”等六大主题,体现肛肠医学在创新与跨学科合作方面的最新进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越来越需要多学科合作和跨领域沟通,才能最大化地为患者带来治疗效益。盆底疾病,尤其是盆底功能障碍,如二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排便障碍等,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分娩等因素,盆底疾病的患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在中老年女性患者中,尤为突出。盆底疾病的诊治复杂度高,涉及多个解剖区域和功能系统,包括泌尿、妇科、肛肠。“分区式”的诊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治疗范围,但由于盆底结构和功能的高度相关性,各部位间常常相互影响,如同一张精密的网,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都可能波及全局。因此,盆底疾病的诊疗需要多学科的深度协作,尤其发挥中医非药物疗法优势,通过中西合作,形成无缝衔接的综合诊疗体系,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龙华肛肠开设的“排便障碍多学科门诊”也受到了患者的高度关注及社会的广泛认可。本次肛肠周特别开设了“盆底疾病多学科论坛”专题,深入探讨盆底疾病的精准诊疗方案,推动盆底疾病综合管理模式的发展。随着学术研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盆底疾病的治疗将变得更加精准与高效,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本次论坛大会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王琛主任表示,希望通过每年通过龙华肛肠周形式,通过跨学科的碰撞交流,促进国内外肛肠学科的融合与创新,推动专业领域的经验推广,助力顾氏外科不断发展壮大,推动肛肠医学事业迈向新的高峰。顾氏外科流派始终坚持强化优势,突出特色,聚焦学科内涵的深度发展,积极推动流派建设及其各分支学科的深度发展,致力于提升流派整体学术水平。通过融合现代技术与传统医学理论,顾氏外科为中医肛肠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肛肠外科领域的学术繁荣和临床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