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区域共荣——长三角中医骨伤学术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暨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沪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4-08-12 浏览次数:


202489-11日,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办,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协办的首届长三角中医骨伤学术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暨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沪顺利召开。



开幕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莫文教授主持。



国医大师施杞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胡鸿毅,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拥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朱亮,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谈美蓉,以及来自江浙沪皖的四百余位中医骨伤同道们齐聚沪上,出席会议,共同探讨中医骨伤的研究成果、经验以及未来发展,精彩纷呈。



朱亮代表龙华医院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提到龙华医院一直致力于中医骨伤的传承与创新,注重中医药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技术的结合,不断探索新的诊疗方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朱亮教授希望以此为契机,深化长三角中医骨伤合作,共同推动中医骨伤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提升中医药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王拥军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向大会主办方及协办方表示最衷心的祝贺,指出要紧紧围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这一目标,坚定文化自信,传承骨伤精华,注重科技创新,守正创新,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共赢,注重人才培养,夯实基础,不断推动中医骨伤科的现代化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胡鸿毅代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向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指出骨伤学科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承载着治疗与康复的重要任务。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中医骨伤科以其独特的疗法和显著的疗效,成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正是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骨伤学术,推动长三角地区骨伤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为全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朱立国院士以视频形式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向本次论坛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朱立国院士表示本次会议不仅是长三角地区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一次盛会,更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而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盛宴,标志着我们在区域性学术交流和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我国中医骨伤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添砖加瓦。



国医大师施杞教授感谢大会盛情邀请并祝贺本次高峰论坛顺利召开,表示长三角地区的历史发展自古以来紧密相连,本次高峰论坛的召开也为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长三角机构之间合作提供契机。施杞教授倡导大家秉承“六通”理念——“情感融通、学术汇通、人才流通、资源共通、合作互通、成果惠通”,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并深信长三角中医骨伤学术的传承和创新,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继续推进和发展,为国家中医药发展贡献力量。



主题论坛环节,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教授以《骨表型组学与骨伤流派传承与发展》为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莫文教授以《海派中医骨伤流派的古往今来》为题,浙江省中医院童培建教授以《浙派中医骨伤流派》为题,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勇教授以《江苏省中医骨伤流派传承与发展》为题,安徽省中医院周正新教授以《安徽中医骨伤流派荟萃》为题,浙江中医药大学肖鲁伟教授以《浙派中医罗氏伤科与骨伤发展思考》为题,从各地方流派的历史沿革、理论基础、传承发展等方面展开介绍和讨论,体现出江浙沪皖中医骨伤流派的源远流长、百花齐放。



学术交流环节分脊柱和手法论坛、关节和创伤论坛。分别由56位讲者纷纷上台分享各自在中医骨伤领域的科研成果、临床经验等,并与嘉宾、同道展开激烈讨论和交流,学术碰撞,理念互鉴,展现了江浙沪皖在中医骨伤领域的多元发展和特色各异。



长三角中医骨伤专家学者们纷纷积极投身于此次论坛的活动中。此次论坛共收到了190多篇精心准备的会议论文投稿,这些稿件充分展示了中医骨伤领域内多样化的学术观点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者们借此机会相互交流心得,彼此学习。论坛会后,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叶洁教授主持本次高峰论坛优秀论文及壁报颁奖礼。


闭幕式上莫文教授对本次高峰论坛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梳理与总结,期望本次论坛能成为促进长三角地区中医骨伤学科交流与合作的新起点,以弘扬各骨伤流派的独特技艺和学术精粹,激发各流派的学术活力与创新潜能。莫文教授倡导同道们齐心协力,汲取各流派之长,一同致力于推动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中医骨伤学科的繁荣发展,造福更多的病患。

(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