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中管局印发《上海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患者看病就医全过程,提出了6个方面的24条具体举措,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了更好地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满足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对多学科诊疗的需求,我院针对“老年健忘与情绪”、“儿童青少年睡眠与情绪”及“睡眠管理与情志疾病”等病种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推出“中西医融合跨院区多学科诊疗门诊”。
我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开展多学科门诊,开辟了上海市跨院合作多学科中西医结合门诊的先驱。通过跨院中西医融合多学科诊疗门诊形式,打破院区和学科边界,再造诊疗流程,打造跨院多学科诊疗平台。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相互协同,西医学采用有效的理化手段,通过经过临床试验论证的药物改善疾病。中医学治疗以气血阴阳平衡为理论基础,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个性化治疗方法,让人体处于平衡健康的状态。高效整合两院优质多学科医疗资源,中西医结合相互促进,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医疗诊治能力,将一位患者和一位医师的诊治模式,拓展为一位患者、多个医院、多个学科、多个医生之间的融合交叉,同时将模式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流程化,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落到实处。
目前精神类疾病即中医神志病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神类西医专科和中医相关专科在治疗中有其自身的特色治疗,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局限性,比如西药治疗不可回避的副作用、残留症状等,中西医融合治疗就凸显出了特有的优势。中医的基本特点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强调精神活动是五脏功能主导下的整体反映,如认为精神分裂症系“痰火扰神”,抑郁症则由于“肝郁气滞”所致等。把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自能相得益彰。结合中医药治疗与中医非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增加疗效,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缩短疗程,辨证论治可以弥补西医这方面的不足。中药多为天然植物类,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是多种药物配伍应用,和西药配合使用,除了能加强协同作用外,因其具有多靶点全方位作用的特点,还能够明显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并缩短疗程。
传统就医模式中,患者上午在龙华医院看门诊,下午又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看门诊,一天时间都花在门诊上,两家医院人都很多,子女还要上班,老年患者往往力不从心。我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开设的多学科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高质量多学科诊疗服务,相关疾病可以一次门诊涵盖两家医院两个学科,就能解决患者所有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就诊效率,也提升了患者就诊体验,更做到了学科间的融合。患者体验后说得最多的就是:贴心。这个贴心,体现在问诊时间长、等候时间短、就诊效率高,这一长、一短、一高,体现了公立医院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在跨院区“老年健忘与情绪”、“儿童青少年睡眠与情绪”及“睡眠管理与情志疾病”多学科门诊的基础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签署了两院协同发展协议,并为两院协同发展合作跨院多学科(MDT)门诊授牌。在情志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大有可为。服务国家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大战略,高水平的中医与西医疗法有机融合、相互补充,产生“1+1>2”的效应,是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