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协作医线牵,莫让“蝴蝶”舞翩翩

发布日期:2023-09-25 浏览次数:

“孩子这下有救了,谢谢来自上海的医生!”小鑫(化名)爸爸露出了久违的微笑,眼里充满了希望。

922日上午8点半,一场既有专业深度、又有医疗温度的云端会诊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云南省蒙自市人民医院举行,远程会诊由第26批上海青年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赴滇服务接力队红河分队队长刘凯琳医生主持,沪滇两地风湿病医疗团队共聚云端,共话儿童风湿,而牵动彼此双方心弦的竟是一只特殊的“蝴蝶”。



一只“蝴蝶”飞到了云南少女的脸上,也飞进了上海医生的心里

“爸爸,你看,我的脸上怎么长了一只红红的蝴蝶?”11岁的云南少女小鑫睁着大眼睛疑惑地看向自己的父亲。父亲满面愁容,女儿发烧一周了,体温一直不下来,满嘴的口腔溃疡让吃东西都成了一件难事,更重要的是,花一样的年纪,脸上却长了一只“蝴蝶”,怕不是生了什么怪病吧。

“要快一点,再快一点,得抓紧时间制定方案,得抓紧时间控制病情”刘凯琳说。刘凯琳医生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作为第26批上海赴滇服务接力队红河分队队长,今年8月底抵达云南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展诊疗服务,成为她援滇期间核心工作。在工作中,一个年幼的孩子、一个困难的家庭,立马吸引了她的注意。小鑫双侧颊部、鼻部、下颏部、眉弓部红斑伴脱屑,口腔上颚、侧壁、下唇可见多发口腔溃疡,咽喉壁见白色脓点,双手指腹、掌面见散在红斑,像一只只“蝴蝶”一样“侵蚀”着小鑫的健康。



她深知,小鑫的病属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在风湿病里属于比较常见的,但是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容易造成肾脏、血液、神经等多系统累及,需要尽快开展规范的治疗。刘凯琳医生当即联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曲环汝。曲主任了解到患者情况后,立刻向医院提出申请,一场跨越千里山海的“零距离”会诊展开。



一只“蝴蝶”逃不出中医药的手掌

远程会诊在早上8点半准时开始,两地的参会医生就病例也展开了讨论,抽丝剥茧,层层剖析。蒙自市人民医院风湿科主任文春芳和刘凯琳医生将患者的发病经过、主诉病史、辅助检查等详细介绍,上海市名中医苏励教授、龙华医院名中医茅建春以及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各位专家们认真记录病史和相关重要指标,提出专业指导意见。

同时,针对风湿病治疗难点逐一答疑,分享相关临床指南,提出诊治意见。整个远程视频会诊专业、紧凑,不仅快速解决了家属对病人诊疗的疑虑和诉求,也为两地医生们提供了疑难病例的学习机会。

患者家属也与千里之外的专家线上“面对面”问诊。当参与会诊的小鑫和她父亲听到上海医生向他们表示小鑫将来跟正常孩子没有区别,可以尽快回归校园,他们担忧的心终于放下了。

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拥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特色的中医药优势,善用“扶正治痹”的学术思想治疗风湿病,采用中西医结合,在减轻激素副作用、纠正免疫失衡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曲环汝表示,风湿病在边远地区认知薄弱也缺乏对应专业医生,往往对于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出现延误。此次会诊虽远隔千里,但真正地让当地患者受益。风湿科借此次青年志愿者援滇机会,扎根乡村振兴一线,为沪滇两地医疗架起沟通桥梁,帮助受援科室规范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逐步提高疑难危重病人诊治水平,在中医药运用、慢病管理等诸多方面做出实实在在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