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杏树林第二季线下活动

发布日期:2014-08-05 浏览次数:

教学处讯 第二季“龙华杏树林”微信平台之线下活动“优秀医案交流会”于7月10日晚在我院行政楼八楼大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刘胜书记与大家交流互动。

此次活动分为医案解读、嘉宾点评、现场互动三个环节。在三名研究生黄晓明、鲁婵婵、刘慧聪分别解读自己撰写的优秀医案后,刘书记便开始分享他的临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大家的思考,“现代看病还需不需要传统的、经典的内容?”“受检查的影响,在医治疾病过程中如何运用新的思维方式?”“现代疾病有无特殊模式,中医如何看病有无规律可循?”通过这些提问,刘书记为大家引入了一个自己曾经跟诊的案例。一个糖尿病患者在诊疗时常被惯性套住,认为是“气阴亏虚”,而用生脉饮加减,但经过仔细辨证,发现其大便不通数天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故虽此患者以虚为本,但以实热为标,故当标本兼顾,并以祛标实为主。以此为例,刘书记提出中医治疗疾病,不仅要辨病,更重要的是辨证。如何辨证,当以中医的基础理论为指导,辨其八纲,辨其气血津液,刘书记喜欢夏翔老师曾经说的一句话“中医需要自圆其说,将理法方药丝丝入扣”,若能将整个病机自圆其说,遣方用药,法不离十。

针对三篇医案,刘书记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做了详细分析,由外科到杂病,由金匮到伤寒,由辨证到用药,从小处着眼,不错过一个细节,其分析紧扣医案本身,又不拘于原有的分析。“石瘿”医案中会不会有气滞的可能性?“感冒”医案中是否存在其他半表半里的症状?“绝经前后诸证”医案中医患的出发点是调经还是助孕?其独特的中医眼光给了大家无穷的思考,也为大家书写医案发散了思维。

交流互动环节,刘书记跟大家分享了他的跟师抄方经验,最基本的是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其次是跟师互动,常发问、常交流,不要自以为是;还分享了治疗不寐病的几种大法,一定要仔细查看其舌、脉象,结合不同的症状,辨气血阴阳,方能对症下药;另外,他还提到书写医案主要在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的自我分析、总结、归类,才能形成独特的临证思维。

此次“龙华杏树林”线下交流活动教给了大家如何思辨,如何书写成功医案,同时,也让大家学会了在漫长的从医生涯中,需要点滴的积累,不断的摸索,才能将中医慢慢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