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医学科技奖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的、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医学领域重要奖项之一。
12月15日下午,2022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应疫情防控要求,本次颁奖以线上与现场相结合的会议方式完成。我院心病科团队刘萍教授领衔完成的“动脉粥样硬化‘虚致痰瘀’的病机演变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项目荣获2022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项目名称:动脉粥样硬化“虚致痰瘀”的病机演变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主要完成人:刘萍,章怡祎,李铭源,王佑华,杜文婷,张娜,曹敏,毛美娇,王怡茹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领域。该成果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及临床研究等项目支持下,围绕动脉粥样硬化(AS)中医“虚致痰瘀”演变机制及中医药干预,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历时10余年,经多中心和多学科合作完成,深化了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证候演变的认识,提高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水平,取得了以下3项科技创新。
1.依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项目组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虚致痰瘀”的证候演变机制,认为“气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且加速了疾病的发展进程,“痰浊”、“血瘀”皆因“气虚”所致且逐渐加重。该病证候本质是气虚痰瘀,益气活血、祛痰降浊为治疗大法,由此形成了中药复方制剂冠心康。AS早期,内皮受损,以气虚为主要病机,兼痰浊;进展期,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清除机制下降,凋亡碎片无法及时吞噬,可为气虚、痰浊并存,痰浊更甚;随着病情进展,气虚痰阻日久,瘀血内生,晚期气虚、痰浊、血瘀三者并见,并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特征,出现血栓形成、斑块破裂等。
2.病-证-方-效结合证实了益气活血祛痰方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演变过程中各类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动脉粥样硬化“虚致痰瘀”病机演变特点提供关键依据。通过多项临床试验研究证明,冠心康可上调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DLR基因表达,调控高脂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联合西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症状;加用温阳药可提高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改善证候及情志障碍,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3.通过规范化实验设计,多角度、全方位揭示了AS“虚致痰瘀”证候演变的物质基础,及益气活血祛痰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学机制。AS早期,冠心康可通过下调ABCA1通路,调控血脂,改善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斑块形成;进展期,可通过活化ERK5信号提高巨噬细胞胞葬率;调控凋亡蛋白表达,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的凋亡。晚期,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间接抑制相关信号SDF-1、CXCR4 mRNA与蛋白的表达。同时构建大、小鼠急心梗模型结合斑马鱼、细胞模型构成药效筛选机制研究体系,揭示了益气活血祛痰法代表性中药黄芪、丹参、降香、当归成分作用机制;新合成丹参素衍生物ADTM,阐明了其促血管新生、防治AS作用机制。
该成果分别从基因蛋白、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水平,基础及临床研究等层面阐明了AS“虚致痰瘀”证候演变机制,揭示了益气活血祛痰法防治AS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科学内涵,从而建立了中医药防治AS性心血管疾病的创新治法。先后发表学术论文92篇,其中15篇代表性论文被引用307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19项课题立项;培养研究生22名。项目研究成果被多家医院、研究机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中医药健康服务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