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姨(化名)因皮肤瘙痒、小便黄至当地医院就诊,CT提示肝门胆管占位,林女士慕名找到了龙华医院肝胆外科(普外科)寻求进一步治疗。
顾宏刚、李炯主任在仔细读片后,认为该肿块可能已侵犯肝总管及左右肝管,手术根治难度大,风险高。治疗团队高度重视,为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及减黄、备血等相关准备工作。
通过超声内镜评估提示:肝门胆管癌,累及左右肝管及部分肝内胆管,Bismuth IV型,累及门脉右支,肝动脉显示不清。随着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患者黄疸进行性升高,出现肝衰竭征象,治疗组迅速联系到肿瘤七科钱建新主任团队,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为患者减黄。

经过引流、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后,治疗团队根据术前CT、磁共振和超声内镜结果,慎重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发现肿块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开口及尾状叶胆管,侵犯门静脉管壁,侵犯并包绕肝动脉,与超声内镜评估完全一致。治疗团队成功为患者进行了扩大左半肝切除手术(左半肝切除联合尾状叶切除),切除肝体积达到肝脏总体积的40%,实现肿瘤根治。术后病理:肝门胆管癌(中分化)。在治疗组各级医师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平稳渡过恢复期,康复出院,待行后续治疗。
这一手术的进行标志着龙华医院肝胆外科(普外科)已具备完成高难度肝脏手术的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
肝门胆管癌发病率约占肝内外胆管癌的50%,起病隐匿,侵袭转移能力强,放化疗多不敏感。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及毗邻重要血管,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不到50%。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仅有6个月,5年总生存率仅约5%。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能将5年生存率提高到20%-50%。根治性切除主要难点在于术前精准评估肿瘤及周围解剖结构毗邻关系;术前精准评估肝功能储备。
肝门胆管癌临床常用Bismuth分型,根据累及部位分为I-IV型,I型病变范围最局限,根治难度小,IV型肝门胆管癌侵犯广,并发症多,手术根治难度极大,往往要根据术中所见行中央肝切除、半肝切除或合并尾状叶切除,同时进行肝门重建、胆肠吻合等复杂的手术步骤,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手术团队也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以应对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情变化。超声内镜能够更为精准评估肿瘤浸润情况、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血管受累,为是否能够根治性切除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重要参考,是影像学的重要补充。由于肿瘤位置特殊性,术前胆道支架内引流的成功率较低,术前往往需要PTCD引流快速减黄,达到尽早恢复肝功能,降低术后死亡率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