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初,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我院肾病科陈熤副主任医师刚刚踏上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就遇到西藏日喀则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他说:“党员不上,谁上!”克服高原反应,穿上白色战衣,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各项抗疫工作。
不忘初心,铁肩担使命
随着疫情发展,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新冠病患数量逐渐增多,日喀则市新冠定点救治基地有大量的血透患者亟待治疗,而肾病血透专业医护相对不足,援藏干部陈熤得知情况后说:“我来自龙华医院肾病科,请组织相信我,我可以,让我上”,主动请缨进入日喀则市新冠定点救治基地工作,进舱承担上海援藏队负责的救治基地病区床旁透析任务,成为了中西医结合专科方向的肾病科专家。

刚进舱时,陈熤副主任医师发现在救治基地的血透病人因为疫情原因多日未行血透治疗,病情危急。他马上会同相关医护人员,重新评估患者体液相关指标,为每位透析患者制定个体化透析计划和方案,完善床旁血透管理制度及血透治疗病历;克服医疗设备资源及医护人手不足的困难,加班加点开设一天3班透析,每日完成8-9例血透治疗,努力维持在院20余位透析患者的血透需求,在一个月内累积血透共完成100余人次;除了保障相关透析病患的基础透析治疗外,积极组织新到血透机的培训,开展带教工作,不断优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血透效能。
临危不惧,守护生命线
一个周日上午,新冠救治基地突然收入一例复阳的血透患者,男性,67岁,出现胸痛伴肩背部疼痛,活动及吸气时疼痛明显,入院后测血压180/100mmHg,心率91次/分,指氧82%,患者气喘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血糖31mmol/L,维持透析3年,床旁超声提示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腹水,随时有生命危险。基地值班医生紧急联系病区血透负责人——陈熤主任。接到消息,陈熤第一时间赶到病房检查病人情况,并联系心内科、呼吸科等专科专家一起床旁会诊,诊断该患者属于肾衰尿毒症前负荷过重引起的急性心衰。

由于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又合并高血压、高血糖、新冠感染等风险因素,需立即行床旁血透治疗以挽救生命,于是在陈熤主任指挥下第一时间启动新冠救治基地急诊透析流程。陈主任在病人耳边说:“放心,我们医护都在,你会没事的。”随着床旁透析机开始运转,陈熤一刻也没离开,整整六个小时,没喝一口,没上一次厕所,一直守护在患者床旁。看着心电监护上显示的心率、血压逐渐趋于平稳,大家悬着的心也逐渐平和了下来,最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踔厉前行,白衣映赤心
陈熤作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时刻以发扬中医特色、弘扬中医文化为己任,根据引起此次日喀则市疫情病毒株的特点,会同上海援藏医疗队其他专家成立了中医治疗小组。每日陈熤代表中医治疗小组深入疫情一线,进舱查房,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按照国家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指南的要求,结合日喀则市本地的疫情特点,对轻型/普通型患者辨证使用藿香正气胶囊、连花清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化湿败毒颗粒、痰热清胶囊等中成药。对无症状感染者及恢复期患者则根据其脏器虚损的特点,采用苏香饮、玉屏风颗粒、生脉饮口服液等进行调治。语言不通,用行动表示,陈熤亲力亲为,亲自送药给广大病患,病患们对陈主任翘起了大姆指,草医草药留春色,白帽白衣映赤心。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陈熤同志牢记初心,肩扛使命,在雪域高原湛蓝的天空下,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用青春热血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用坚守和奋斗履行医者的责任和使命,生动展现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和作为,踔厉奋发,勇担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