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庆盛事,硕果飘香迎佳节,又一个教师节来临,龙华临床医学院的老师们坚定理想信念,承担育人使命,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身教言传,他们是医生,也是教师,本着“医者济世 师者厚德”的原则,不断探索发展,改革课堂教学,强化临床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的征程中走得坚定而执着。
2021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

魏华凤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中医全科教研室主任,传统医学科教学主任,中医思维训练教学团队副团长,个性化课程化教学改革《中医内科学》导师,西学中导师等职务。在临床教学中她以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宗旨,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探索。率先开设中内教学门诊,实现了“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变革,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医师”角色;参与医患沟通课,采用了PBL、情景模拟、社会调研等多种教学模式,能达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临床实践的教学效果。参与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及配套教学视频、试题集,规培、专培结业综合考核题库建设工作。2020年获中国医师协会中医规培小讲课教案评比一等奖;多次获龙华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心中的好大夫榜样”、“学生最喜欢的带教老师”。

姚逸临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2017年起担任龙华临床医学院四大穿刺教学团队带教老师和负责人,2019年起担任肿瘤三科总带教,从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工作。她热忱于临床教学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始终把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放在第一位,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作为四大穿刺教学团队负责人之一,她带领团队成员承担了医院各级各类学生培训和考核任务,每年培训量超400人次。为提高整体穿刺技能培训质量,她在团队内部率先开展团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认真将“同质化、规范化”培训落到实处。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所在教学团队曾获龙华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2021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管理者

李佳
医学硕士,教学处副处长,规培办公室主任。服务医院临床教学10年余,广受师生好评,曾获龙华医院 “先进工作者”、“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管理先进工作者”、“五四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2019年起专职从事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日常管理及过程培养工作,在基地负责人指导下,结合中医住培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和组织构架的完善,运用医学教学管理平台进行临床教学数据收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推进我院规培重点专业基地建设工作,并多次承办中国医师协会及上海市住培骨干师资培训项目,进一步扩大我院中医住培基地的影响力。
202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
朱凌宇
任西内教研室老师及脾胃病科临床总带教。作为西内教研室老师,主讲《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等教学内容涉及20余章。他的专业知识、思辨能力、口才都十分出色,还曾作为随队军医参加高射炮部队训练,并富有2年海外全科医师经验,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其次,朱老师酷爱阅读,坚持写作,多次发表科普文章,并著有科普读物《医生的运动笔记》。同时,朱老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授课时常以伍连德、汤飞凡、屠呦呦等为榜样来号召同学们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的课程受到热烈欢迎,多次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作为脾胃病科总带教,在教学管理上,朱老师严格按照各类实习大纲和《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并严格规范地进行各类学生入科及出科考核。在教学内涵上,注重能力培养及临床思维训练;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创新上,开创8个消化主题,中西并重的轮流滚动授课模式。针对轮转基地医生和消化专科基地医生的不同临床培养要求,定期发布中西医消化专科临床知识。及时把握临床知识更新趋势和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并运用于临床教学实践,在本学科教学领域里形成特色。
202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外教育金牌教师

戴薇薇
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届中青年骨干教师,长期耕耘在基础与实验教学第一线。基于中心实验室“研教合一”特点,将科研实验融入教学内容,秉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建立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展各类实验培训,包括基础强化式岗前培训、系列式实验技术实训、依托科研项目的针对式指导,以及微课微信碎片式、在线虚拟仿真学习,举办系列科研讲座及沙龙活动。并率先开设面向全校的研究生实验课程2021年,与教学团队成员联合复旦、中科院等一线科研人员主编教材《医学科研型研究生常用实验技术与方法》出版。根据临床医学院留学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设计双语实验教学内容,积极创建双语环境。将培训PPT与实验操作步骤双语化,制作双语微课视频以ESA(Engage投入-Study学习-Activate活用)模式,通过基础技能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科研产出能力培养三个层次,实现外籍研究生阶梯式多元化实验教学。对外籍研究生探索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言传身教鼓励学生以中文主讲学术讲座、投稿参加学术会议。戴老师认为需要深化阶梯式多元化双语实验教学、促使留学生融入科研;创造科研交流环境、推动留学生归属感;并鼓励撰写中医药研究论文、引导留学生认同中医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