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医院方邦江、顾耘分别荣获2021-2022年度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发布日期:2022-07-22 浏览次数:

6379451757547931166916063.jpg?id=4151

近日,2021-2022年度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评选结果揭晓。

我院方邦江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2021-2022年度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称号,全市共4家。

我院顾耘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治疗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2021-2022年度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全市共12家。

6379451761331076661062785.jpg?id=4154

方邦江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

该工作室领衔专家方邦江教授,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现任我院急诊科主任、中医急诊学教研室主任。

工作室秉承厚实基础,涵养特色学术理念,以提升中医药救治急危病证能力为抓手,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特色鲜明、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一流国家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重点学科。学科建设30年来,尤其16年来在方邦江教授带领下坚持“守正创新,传承精华”中医育人宗旨,创建“育心铸才、协同创新、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并举”的教学理念,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中医急救医学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和留学生教育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

工作室以传承创新中医急救技术与方法为己任,聚焦当代急救临床“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中医急救优势,围绕“重症感染与耐药菌感染”、“重症脑病”、“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重大疑难疾病,创新性开展了“针灸减少/替代呼吸机治疗”、“三通疗法治疗外感高热病”、“复元醒脑治疗重症脑病”等富有中医救治特色急危重症技术方法。首次构建了“急性虚证”的理论体系,打破了中医素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传统治疗原则,开创了“治急则亦可治其本”的中医治疗危急重症新模式。

工作室勇于科技创新,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显著。工作室成员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0余项,以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0余项。

学科团队获得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工作室负责人方邦江教授和工作室骨干成员曹敏主任、郭全主任等2次奋战在2020年武汉、2022年上海疫情抗疫一线,方邦江教授带领援鄂抗疫团队获得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英雄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科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基地、全国中医急诊临床基地、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上海市重点专科学科。

6379451762903617142305376.png?id=4155

顾耘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治疗劳模创新工作室

该工作室领衔专家顾耘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累计发表论文80篇;主持、参与著作编写15部(其中6部为主编,3部为副主编,6部为编委);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部市级课题二十余项。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主要成员。多次荣获市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获评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上海市第二届“医德楷模”选树人物、首届上海市最美女医师、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现任我院大内科主任兼老年科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

工作室瞄准占人类疾病发生首位的心脑血管病共同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治、机制研究和转化研究,力求将临床大数据与基础研究模式相结合,以“心脑血管病临床重大科学问题的病理基础入手,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从而减轻社会和患者负担”为学科使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和基础转化研究领域不断突破,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是我院学科的长期优势专业,在疾病的防治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及突破。一、理论创新: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多从化痰、活血入手。但忽略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血管的老化,与“肾精亏虚”的中医衰老理论密切相关。故提倡“益肾化浊法”为主的从本论治动脉粥样硬化,不单单拘泥于以治标为主的“化痰、活血”法;二、开展文献研究和800多例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研究,进一步佐证理论的科学性;三、形成院内协定方软脉煎和院内制剂益肾口服液;开设动脉硬化门诊,10年累计病例15余万例;血管功能检测600余例;RCT研究260余例;真实世界研究420余例;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四、开展基于整体动物模型、多种细胞模型(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的多种机制研究(内皮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巨噬细胞自噬);五、依托南部医联体,成果目前在5家协作医院应用并共同开展符合国际标准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推进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诊治规范,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顾耘教授率领团队主持、参与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等各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4部,成果奖3项,申请专利3项,成果在医联体单位推广应用和联合研究。团队成员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人次,校优秀毕业生3人次,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1人,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1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苑新星”2人,院中青年名中医1人,上海市名中医1人。

相关附件下载:

文件名: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png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