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医院老专家、老教授引领作用,激发年轻一代中医人不忘初心,积极开拓创新,近日,我院关工委、学生及规培党总支、党委教师工作部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龙华分会携手邀请上海市名中医、我院终身教授、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老党员朱培庭在12号楼一楼会议室主讲“岐黄名家讲故事”第2讲---《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之路上的小故事》,讲座由我院关工委副主任、原党委书记江启中主持,我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广大青年医师、学生和规培住院医师等参加。

朱培庭教授以自身求学经历为开篇,通过与顾伯华和徐长生两位老先生的跟师学习、锦红片及胆宁片的新药申请展开,让大家认识到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之路上的艰辛,明悟中医药的发展需要走现代中医之路。朱培庭教授指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都不是最终目的,发展才是中医药的未来,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分别是中医药在急腹症治疗中的认识与发展;锦红片的诞生与发展;胆宁片的诞生与发展。
朱培庭教授开篇讲述了他在大学求学过程中因严重的关节炎,不得已休学治疗,然而当时的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辗转之后接受了中医治疗,通过化脓灸等中医疗法后,最后摆脱了双拐可以正常行走的故事,传达了朱培庭教授对中医的深厚情感。1958年顾伯华和徐长生两位老先生运用大黄牡丹汤复方加减治疗急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取得满意疗效,在朱培庭教授毕业之后机缘巧合从针灸科转到了外科,跟着两位老先生学习。朱培庭教授指出在外科急腹症上中医药并不是一片空白,中医药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在各种急慢性病上都是有相应的治疗方法的。让大家认识到注重传承的重要性,发展中医药离不开扎实的基础与细心的发掘。朱培庭教授还分享了锦红片和胆宁片的开发研制过程,新药的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向年轻一代展示了一个想法从诞生到实施再到后续发展中的点滴,并以此激励大家在传承之中不忘创新,在创新之中追求发展。
此次主题讲座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和思考,纷纷表示通过朱培庭教授分享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之路上的历史故事,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机遇下青年一代中医人该如何学习与传承前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守正创新,并表示要不断提高学识,勇于探索,积极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