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外科讯 近期,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管通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管通路学组、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学组、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中关村肾病血液净化创新联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联合主办的血管通路论坛(VAC 2020,Vascular Access Conference 2020)在龙华医院举办。本次论坛以线上为主,通过实时同声传译、网络平台、中英文双语面向国内外同道直播,观看量达4万余人次。
今年的血管通路论坛(VAC)已经是第六届了,从开办时特别强调通路的物理检查,到各种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原则的授课。随着全国各地各种会议、培训的开展,血透通路技术迅速得到普及,VAC不再满足于基本概念的传授,更强调技术的规范化,更重视治疗理念的提升。恰逢2019年美国在2006版的基础上,对血管通路指南进行了更新。2019KDOQI血管通路指南与2006版最大的区别在于更强调通路的全程设计、全程规划的理念,从“内瘘优先”到“患者优先”。但实际操作中,针对具体个案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否医师认为适合的治疗方法就是合适的?美国的通路指南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本次会议围绕2019KDOQI血管通路指南进行深入解读。
开幕式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博华教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符伟国教授、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管通路学组组长金其庄教授、原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张柏根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陈昕琳以及龙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娅雪分别致辞,回顾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进程,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希冀开展更多扎实的临床研究、获取临床数据,并不断融入、发扬中医药特色。

会议邀请2019KDOQI指南主要编者加拿大Charmaine Lok教授、美国Timmy lee教授以及亚洲DASy的各位专家,包括来自新加坡的何蓓、马来西亚的NC liew以及中国台湾的林佳勳、张兼华、陈伟华、辛俊贤等专家,通过云端共聚联动,线上线下共同探讨对2019KDOQI指南的理解。

会议展示了目前国内的通路现状,围绕血透通路的多学科合作、团队建设、术后随访体系以及护理的分级管理以及如何KDOQI指南和国内临床实际工作的碰撞,将来通路研究的方向。通过案例讨论环节,如何落实给予患者合适的治疗选择这一原则,并着重阐述血管变异的血管通路建立中的影响。会议既有一些中心的临床数据结果给大家提供借鉴,也有技术细节的阐述,同时提供了一些新器械的使用经验,包括两款即穿型人工血管、高压涂药球囊、国产球囊、Cleaner血栓清除系统。此外会议同时作为循道杯PTA大赛总决赛的现场,通过超声及DSA两组选手的角逐、评委的精彩点评,引领更规范、更系统的治疗及建立术前术后评估随访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