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顾氏外科开了一场云论坛

发布日期:2020-06-12 浏览次数:

6372757995341489528285916.jpg?id=1295

顾氏外科流派讯 长期以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顾氏外科疗法”始终坚持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下推陈出新。值此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今天下午,2020顾氏外科“云讲坛”——龙华医院肛瘘特色技术培训班通过ZOOM直播间开讲,本期主题为顾氏外科诊治肛瘘疾病的经验。100位来自全国顾氏外科二级工作站成员,顾氏外科肛肠党建共建支部成员,以及肛肠同道在线收看了直播,并与主讲者进行线上互动讨论。

6372757990781458383162277.jpg?id=1293

顾氏外科流派传承负责人、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上海市名中医、我院肛肠科陆金根教授以“细节的力量”为主题,用“小故事”串联从医之路,以“小细节”解析“大医生”,从“做医生”到“做学问”,用事实说话,让细节发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诠释了大医精诚的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故事。强调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要重视细节的力量,不忘“一切为了患者”的初心与使命。

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上海市名中医、我院肛肠科曹永清教授解读了我院牵头制定的《肛瘘拖线疗法临床实践指南(2019)》。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我院肛肠科主任王琛主任医师讲述了顾氏外科治疗复杂性肛瘘经验的传承和发展历程。我院肛肠科潘一滨副主任医师以克罗恩病为基础,讲述此类特殊患者肛周病变的诊治进展,姚一博副主任医师分享了顾氏外科特色疗法与肛瘘镜下治疗相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经验,董青军副主任医师分享了采用括约肌间结扎联合腔隙处理治疗肛周深部脓肿的思考。此外,天山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林晖主任医师、我院肛肠科易进副主任医师,殷立新主任医师以及丁敏副主任医师对讲者们分享的内容进行讨论。

6372757992519950461096459.jpg?id=1294

复杂性肛瘘是顾氏外科诊治的优势病种,陆金根教授以“腐脱肌生”的中医外科传统理念为指导,创立“拖线疗法”以线代刀,开启中医微创治瘘先河。此次肛瘘特色技术培训班充分体现顾氏外科后学们在传承学术精髓的同时,吸纳新知,临床求变,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播撒流派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种”。

顾氏外科疗法 简介

顾氏外科疗法,2011年7月入选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2014年11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现有1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位市级传承人。

顾氏外科肇始于顾云岩,奠基于第二代传人顾筱岩,发展于第三代传人顾伯华,顾伯华是顾氏外科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又是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奠基人,创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进一步发展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陆德铭、马绍尧、唐汉钧、朱培庭、陆金根、顾乃强、顾乃芳、顾乃芬等,传承壮大于第五、第六代传承人。

自20世纪80年代起,顾氏外科被列为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重点学科,以及卫生部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外科协作组牵头单位)、上海市中医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等,确立了顾氏外科在现代中医外科领域学术界的领军地位。顾氏外科流派弘扬中医特色和优势,博采各家之长,不断创新拓展,逐步形成了疮疡、皮肤、肛肠、乳腺、急腹症等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外科学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