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院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救治工作,今天和大家一起看龙华医院ICU魏冬冬和张琪护士的分享。
回想起看到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倡议书的那天,我和科室同事张琪就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非常感谢院领导的信任,让我们有机会参与这场战斗,履行逆行者的使命。时间转瞬即逝,支援工作三周有余,我们的经历犹如电影一帧帧回放,感慨颇多。
2月10日报名,11日就在院部集合出发。当日,院领导、护理部领导们、护士长和科室同仁们为我们送行。带着医院为我们悉心准备的物资,带着大家对我们的期许和祝福,我们踏上征程。

抵达公卫中心,我们立即接受了防护培训,公卫中心的老师还为我们采集咽试子进行核酸检测。我们被分配至A1轻症病房,两位护士长为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介绍了病房格局和各区划分、主要工作内容、个人防护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减少压疮等等,事无巨细的讲解使我们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并感受到了公卫大家庭的严谨和温暖。
对于习惯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我们,心里一度认为在轻症病房应该可以轻松应对。但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后,才意识到在厚重的防护服下平时信手拈来的操作都变得困难重重,连续的夜中日循环三班倒、连续的8小时工作制,都是对耐心、责任心更是对体力的重大考验。身着防护服工作时动作迟缓,护目镜起雾,工作难度加大数倍,在治疗时“强迫症”似的进行无数次的三查七对;因双层手套致使手感降低,每天大数目的样本采集、咽拭子、采血、寻找静动脉等都花费了比原来更多的时间;负压病房内没有陪护人员,患者生活的点滴都由护士负责,除了发放饮食、生活用品等,还需要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擦身、更换尿布、喂饭……八个小时连续工作,为了避免去卫生间,工作前我们尽量避免进水,少吃东西。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刚踏入工作岗位时的我们着实有些忐忑和不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适应了这种工作状态,熟悉了工作流程,一切紧张和不适也逐渐消逝。更暖心的是,当我们不断感受到患者们对医护人员的体谅、感激与信任,感受到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发现我们吃的这点“苦”真的值了!有患者得知我来自龙华医院,来到这儿支援,连连道谢,“真是辛苦你了,老远跑过来照顾我们,你不要进我们病房,我们的病是会传染的,有事我会叫你的。”同样,张琪也经常收到这样的感谢,“我们一家人都在这里治疗好了出院的,需要的话我报名献血!”

最开心的莫过于每次中班,我们为将要出院的患者做出院准备,为他们随行的物品进行消毒,这个时间段是全天最热闹的时候,总会有患者清楚地记得我们的名字,热情地要求合影留念。在康复患者挥手致意离开病房的那一刻,我们真的百感交集:我们深知生命重于泰山,守护病患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在抗疫的这条路上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不辱使命!

已经记不起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湿了多少次,有时真想冲出病房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每次下班后脸颊和耳际也痛得不敢触碰,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信念支撑着我坚持了下来。作为一名入党申请者,我一直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中国必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