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那刻还历历在目,却已在武汉忙碌了一周,今日分享两则雷神山日记,她们是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我院朱晶莹和陈培培护士,让我们一起聆听她们的故事。

2020年2月21日 武汉 小雨转晴
我是龙华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朱晶莹,目前是武汉雷神山医院C5病区的一员。
从报名到出发,一切都如做梦一般,我骄傲地成为了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的一份子,随医院同事一起驰援武汉。就在一周前,我在接到通知后给在江苏启东的父母打了电话,却在电话里哽咽得说不出话。次日,他们在我离开前的一小时带着我七岁的女儿赶来见了我一面,我面对父母流泪了,当女儿对我说“妈妈加油”的时候,我的心情更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随着飞机落地武汉,我的心也就沉淀下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肩负责任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只有自己健康才能继续保护他人健康。我们是一群给力的医生和护士,废寝忘食,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把刚来时还没完工的病区准备好,并正式收治了病人。我们流下的汗、流过的泪,都是为了尽早地让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回归家人的怀抱。
C5病区第一批收治了41名患者,病患情况不一,其中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92岁。根据患者不同的需求,我们不再只是单纯的护士,也是心灵的抚慰者,尽量去缓解他们身心两方面的痛楚,为他们加油打气。从事护理行业多年,自穿上防护服,踏进病房的那一刻起,我就深知自己面临着多大的风险,但是我不害怕,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就能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能平安出院。
来了武汉,一直觉得自己很坚强,没有流过眼泪,但今天当我坐下来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我却哭了。我想念家人,想念在上海的小伙伴们,我每天都会报平安,请他们放心,一定要等我回来。感谢护理部,也感谢护士长的信任,让我有幸尽自己一份力来支援武汉。感谢身边很多关心我的人,我一定平安回来,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热干面加油,龙华加油,朱晶莹加油!
2020年2月22日 武汉 多云转晴
我是龙华医院护士陈培培。来武汉一周了,从徒手搬运病区物资到自己组装完成,从整理病床到接收病人,我从没想过自己居然可以这么厉害!
昨天真真切切地挑战了6个小时不吃不喝的中班。为了保持最好的身体状态,我在上班前强制自己休息,临近上岗不再喝水。当穿上“笨笨的”防护服,我觉得自己像“大白”,有那么一点可爱。一切就绪,准备进病房时,我和自己说,“加油!你可以的!”然而,真的踏入病房时,反而没那么害怕了,感觉防护服就好似“金钟罩”一样可以保护我。
我接班时共41位患者,其中有I级、上心电监护的病重患者,但我们的工作井井有条。我们中班护士需要给一间间病房发药,告知次日的抽血及检查等。虽然我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但患者们都很可爱,他们用和蔼的笑容、一句句的感谢来称赞我们远道而来的帮助。18床阿婆生活不能自理,语言沟通困难,我和小伙伴们给她喂食喂水喂药,翻身拍背换尿不湿,她一个劲地对我们点头,给予我们工作上的肯定,此时无声胜有声!
渐渐的,我的护目镜随着时间推移布满水雾,视野明显受阻,有时要等到水雾变成水珠滴落后才能透过缝隙看到外面,镜框的压迫感也让我感到些许疼痛,但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可以。最后一小时是考验体力和意志力的时刻,穿着防护服的我已经全身出汗,连续5小时没喝水了,当时口渴得厉害,好在一起上班的队友们互相打气加油,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下班洗漱干净冲到巴士接送点的时候,发现已远远超过了原定集合时间,但令我们感动的是巴士司机在凌晨3点多依旧原地等着我们,还和我们说,“不着急,慢慢来。”我们很不好意思地感谢师傅,司机师傅又说:“应该要谢谢你们,不顾一切的来帮助我们,真的非常感谢!”这一刻,泪目了。凌晨的武汉虽寂静但充满了希望。多么美好的城市,虽然“感冒”了,但终会好起来的!
身边榜样
在她们的日记里,都提到了她们身边的那位“大姐姐”。她是我院分队副队长、护理部副主任陆巍,也是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C5病区)护士长。她照顾着所有人,从吃饭到休息,从培训到上班,无微不至。她总是最后一个用餐,总是放心不下身边的妹妹们,反复检查大家的防护服有没有穿好,装备是否到位。她鼓励护士姐妹们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不要害怕,她都会在!她以身作则始终在最忙碌的地方,收治患者首日就坚守了整整24小时。没有从天而降的天使,只有逆行而上的英雄。陆巍用实际行动带领着身边的护理姐妹们战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