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讯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2019]4号),我院脾胃病研究所季光教授领衔项目“疾病证候分类新方法及其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完成人为季光,吕爱平,张磊,玄振玉,吕诚,张莉,柳涛,王淼,刘保成,周文君,徐汉辰,王磊,魏华凤,顾明,党延启
季光教授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吕爱平教授合作,长期致力于证候基础和转化应用研究,以疾病典型证候为切入点,构建证候分类研究的技术方法体系,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1.提出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的关联规则是疾病证候分类科学基础的创新学说,首次从生化-细胞代谢-分子生物学不同视角进行了论证,为精细化诊断和精准化治疗提供了分类学依据。2.创立了疾病证候分类的技术方法体系,首次在中医证候分类研究中引入文本挖掘技术,建立了以临床流行病学为基础、多元数据分析方法为手段的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四阶段技术规范,并负责起草了《证候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国家/行业标准规范。3.揭示了疾病证候分类的部分生物学基础,为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依据。4.推动了疾病证候分类研究的应用推广,开创了疾病证候诊断和预后判断精细化新领域,提高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性,建立了“对证”用药避免中药毒性关键技术,开创了基于证候的药物研发新路径。
项目获得授权专利8项,研发新药6项,主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6项。发表学术论文615篇,他引9790次,其中SCI收录127篇,他引1441次,是国际上最活跃的证候研究团队。以病证结合为指导的疾病证候分类新方法的建立和转化应用,使得病证结合研究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推动了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的模式创新和跨越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