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部讯 为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向深入,服务群众健康,2019年10月29日到11月15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骼健康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维生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了第四年度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骨质疏松症及相关慢性病调查随访和健康咨询活动,把“中医健康直通车”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此次活动共服务陆家嘴街道27个居委544名居民,活动受到居民的欢迎。东园二村的薛阿姨已经第四年参加“中医健康直通车”活动了,活动还没开始,她就早早的等在了活动室门口,她表示这样有持续性的活动很好。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骨质疏松危害性的认识,提高了大家对骨质疏松的防范意识,使广大的骨质疏松患者能够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的危害,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骼健康团队”于2015年启动“中医健康直通车”进社区项目。据悉,该团队连续4年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浦东新区航头镇、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开展一万多人次健康状况调查和健康服务咨询,普及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和中医“治未病”等知识,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测骨代谢四项指标体系(骨钙素、1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碱性磷酸酶和β-胶原降解产物)、钙磷代谢(血钙、血磷、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肌酐和血镁十多项血液生化指标。骨密度检测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包括腰椎和髋部两个部位的骨密度值;同时结合居民常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用药情况(包括其他类型的慢性筋骨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肿瘤史等),居民日常体力活动情况和饮食习惯,以及舌苔图像、脉象和中医阴阳、寒热、虚实等九种体质参数等提供健康咨询和建议。

2015年至201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作为牵头单位,组织了全国性三万多人次大规模骨质疏松症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病等慢性筋骨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29.40%,其中女性占大多数,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迫在眉睫。骨质疏松症非常容易诱发骨折,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如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此外,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费用高昂,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
龙华医院“骨骼健康团队”负责人王拥军教授表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可防可治的,尽早预防可以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即使发生过骨折,只要采用适当合理的治疗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医体质辨识表现为阳虚体质和气虚体质的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骨质疏松早期筛查、早期预防尤其重要。
在龙华街道开展的活动中,居民曹先生被检查出来血磷值极低,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血磷值极低早期很难被发现,但如果长期处在这个状态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和肌肉,严重者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龙华医院骨伤科李晨光医生第一时间通过社区联系人联系上曹先生,提醒他指标异常,并建议他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积极的治疗,曹先生的指标恢复了正常。
“中医健康直通车”进社区项目还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积极融合中医治未病内容,进行体质筛查、舌诊和脉诊信息采集和判定,以及普及“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筋骨平衡操”等养生保健方法,积极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中医健康直通车”进社区项目已被推广应用到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济南市、辽宁省沈阳市、广东省广州和深圳市、甘肃省兰州市、云南省昆明市、江西省赣州市等地区,目前结合健康体检服务,已经在全国30多万人群中推广应用。龙华医院“骨骼健康团队”负责人王拥军教授告诉大家,当存在骨质疏松症风险时,就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关注骨骼健康程度,同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调整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