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肠科 宣传处讯 12月13日上午,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美滋润心”关爱儿童专项基金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共同设立的小儿肛瘘慈善救助项目在我院正式启动。“美滋润心”专项基金创始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顾问余慧文女士,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美滋润心”基金主任金闽珠女士,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法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慈善法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仲器律师,“美滋润心”基金管委会副主任金昭敏教授,我院院长肖臻、党委书记刘胜、副院长陈昕琳,上海市名中医、海派中医“顾氏外科”流派负责人陆金根教授,上海市名中医、我院肛肠科主任曹永清教授、我院肛肠科婴幼儿肛瘘团队代表及医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等参加启动仪式。


仪式上,余慧文女士和肖臻院长共同为“小儿肛瘘慈善救助项目”揭牌,陆金根教授与金闽珠女士共同签署“小儿肛瘘慈善救助项目”合作协议,曹永清教授和金昭敏教授为患儿淇淇及其家属发放治疗捐助金。今后,除了资助困难小儿肛瘘患儿的诊治外,我院还将携手“美滋润心”基金定期举办科普活动,普及“小儿肛瘘”诊治、护理知识,以引起社会对该病的更多关注。
来自江苏农村的男孩淇淇活泼可爱,可谁又曾想到他出生后刚满月就因出现肛旁红肿化脓伴发热,经历了人生第一场手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然而这才是漫漫求医之路的开始。淇淇引流的创面虽然没几天就闭合了,可一周后又重新积鼓起来只能再次切开排脓,反反复复,先后去了当地最好的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非但没有痊愈,淇淇小屁股上的溃口更是从1个逐渐发展成了3个。由于长期反复化脓溃破,疼痛让淇淇常常哭闹不止,频繁往返奔波医院也让家长身心俱疲,更让原本经济拮据的淇淇家雪上加霜。后来他们辗转找到了我院肛肠科陆金根教授,陆教授为小朋友安排了复杂性肛瘘一期根治手术,术后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不出一个月,淇淇便康复痊愈。在诊治过程中,我院肛肠科医护团队也发现淇淇家庭经济困难的特殊情况,还帮助他们申请获得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美滋润心”关爱儿童专项基金与我院共同设立的小儿肛瘘慈善救助项目的资助,令淇淇一家倍感意外和感动。
小儿肛瘘是常见的婴幼儿肛周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15%-4.1%,表现为肛门周围可见一个或多个溃口与肛门相通,伴肿痛溃脓反复不愈。其中出生6个月内的患儿占小儿肛瘘的66.7%,男女比例9:1。由于患儿无法清晰表述,该病极易被家长忽视,单根瘘管可逐渐发展为多根瘘管,甚至形成环绕肛周大半圈的“蹄铁型”肛瘘。目前,对于小儿肛瘘的治疗,各医院多以保守治疗或反复引流为主,少有进行有效的彻底治疗,且多次切排后会有肛门功能受损,排便失禁等后遗症,从而给患儿身心带来痛苦。此外,小儿肛瘘还可能影响患儿免疫接种、生长发育、入学教育等,成为“一人得病拖累全家的难题”。
我院肛肠科团队秉持和发扬顾氏外科诊疗特色,通过术前精准影像学检查,术中精细微创治疗,术后多种中药制剂和轻柔到位的换药方式,力求小儿肛瘘的彻底治愈。由顾氏外科第四代代表性传人陆金根教授领衔的“婴幼儿肛瘘”诊治团队,近二十年来已采用顾氏外科特色疗法治疗了967例小儿肛瘘,其中一期治愈率达98.3%,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且经长期随访观察患儿控便良好,均无肛门功能影响。我院肛肠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氏外科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外科流派,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完整的传统中医外科学术体系和建制的临床学科。此次小儿肛瘘慈善救助项目的建立将持续关注小儿肛瘘困难家庭,发挥顾氏外科中医药诊疗优势,还肛瘘患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