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讯 近日,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布2018年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名单的通知》,经专家初审和复审、市卫生计生委审定、市财政科技投入联动统筹平台会商,最终确定41人为2018年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百人计划”)、62人为2018年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对象(“优青计划”)。我院张岩研究员、王琛主任医师入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李晓锋主治医师入选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张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脊柱病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中药药理、分子营养学等研究。先后荣获第一批“香江学者”(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第三届亚太地区“优秀青年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等称号。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3项;共计发表科研论文123篇,SCI收录75篇(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51篇),总累积影响因子达到265。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CSCD收录论文共43篇。参编并出版英文学术专著3部,中文学术专著5部。
曾荣获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杰出贡献奖、全国老年学优秀青年学者奖、上海市第十四届明治生命科学奖、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优秀青年学者奖、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杰出青年学者奖、世界骨质疏松大会-Eli Lilly Scholarship。担任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担任SCI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编委、《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第八届常务编委、《医学参考报—骨质疏松频道》青年编委副主编以及《中国药理学通报》等10余种SCI期刊的审稿专家。
王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副主任,英国St Mark医院和美国Cleveland Clinic Florida访问学者。师从上海市名中医陆金根教授,从事肛肠良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主攻肛肠良性疾病的微创治疗和相关生物力学研究。作为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在传承海派中医“顾氏流派”特色疗法基础上结合自身国内外访学体会,融合中西医的特长,带领科室团队一起开展了八项新术式和新方法。曾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银蛇奖二等奖、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及上海市教委高级访问学者。近年承担国家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和卫计委等基金项目7项。发表论文26篇,主编著作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5项。现任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晓锋,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师从全国著名中医骨伤专家施杞教授,在王拥军教授和莫文教授的指导下,从事中医药防治脊柱、骨与关节退变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继承上海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学术思想,擅长颈、腰椎等各类脊柱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以及各种骨科创伤疾病的中医综合治疗。探讨了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作用,首次系统评价骨水泥注入法(PKP、PVP)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相关成果发表在《Pain Physician》杂志。在基础研究方面,首次发现OPG基因敲除小鼠椎间盘会随着小鼠增龄出现退化并伴随炎性因子和血管的生成,进而发现并探讨了中药复方及其有效组分对OPG基因敲除小鼠椎间盘退变的影响等,相关成果发表于《BONE》、《SPINE》等杂志。曾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青年学者培养计划1项、龙医学者(育苗计划)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参编专著9部、副主编1部;获授权专利6项。获得包括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六届全国中青年颈椎病专题论坛及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等各级奖项3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