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拥军教授荣获2016诺奖之星

发布日期:2016-11-25 浏览次数:

宣传处讯 近日,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院士、国家有关部委管理专家组成的“诺奖之星”评审委员会经过层层选拔,2016诺奖之星终于揭晓,我院王拥军教授因其在慢性筋骨病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获此殊荣。

诺奖得主克雷格?梅洛、詹启敏院士为王拥军教授颁奖

王拥军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担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骨退行病变)负责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带头人。王拥军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41项,发表论文418 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79 篇,并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等19项科技奖励。

王拥军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通过多年努力,建立了28种病理与病证结合模型以及规范化研究方法,形成了“慢性筋骨病模式生物学”研究体系;发现并证实了“筋伤为先,骨损为主”导致筋骨失衡的机制,创立了恢复筋骨平衡的法则;提出了“抑制炎症因子”和“增加神经细胞营养”治疗颈腰椎疾病的方案,建立了非手术与手术序贯联合综合性防治体系;发现了β-Catenin、Smad3和Runx1是调控BMSCs增殖与分化的新基因,证明了骨赘来源于软骨细胞,并阐明了益气化瘀补肾法调控Wnt/β-catenin、TGFβ/Smads等信号转导机制;证明了气虚血瘀(微循环障碍、炎症因子释放)是慢性筋骨病的病理基础,肾精亏虚(细胞外基质降解及细胞凋亡)加重筋骨衰老,并建立了益气化瘀补肾法系统性防治方案;证明了成体干细胞、微环境以及NEIC系统调控筋骨“生长壮老”全过程,发展了肾主骨、肾藏精理论,为延缓筋骨衰老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