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方邦江教授、安红梅教授领衔项目分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

发布日期:2016-04-19 浏览次数:

科技处、宣传处讯 4月18日下午,201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等领导出席大会。我院方邦江教授领衔完成的“基于病证结合胆石病防治的系列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院第三年蝉联(2013?201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时,我院安红梅教授领衔的项目“肾虚衰老理论指导下的老年性痴呆防治研究”也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图中:朱培庭教授、右一:方邦江教授、左一:安红梅教授)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基于病症结合胆石病防治的系列研究与应用

(图左四:朱培庭教授、左三:方邦江教授、右一:张静?教授)

胆石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方邦江教授、朱培庭教授、张静?教授等十三人研究项目组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胆石病临床规范化和作用机理等系列研究,形成了“胆病从肝论治”的学术理论,促进了学科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先导、产学研同步协调发展的中医现代化之路。

主要创新点

1.总结了胆石病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建立了“病证结合”胆石病临床辨证诊疗体系,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了示范技术与方法。

2.研发出上海地区第一个国家中药新药“胆宁片”和“芍杞颗粒”、“升清胶囊”系列治疗胆石病的国家中药新药,促进了传统中药治疗胆石病的产业化发展。

3.率先从代谢和胆道动力学途径揭示利胆中药及其有效组分治疗胆石病的作用靶点与机制,为“胆病从肝论治”的科学内涵提供关键证据。

4.首次提出了“胆病从肝论治”的学术理论,建立了中医胆病学的理论体系。

项目获得3个国家新药证书,出版胆石病专著及国家统编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298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研究水平在该领域处于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地位。

建立的胆石病中医诊疗技术规范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国家标准在全国推广应用。学科成为全国胆石病中医临床医疗中心,开展专科治疗迄今四十余年,年患者逾10万,吸纳1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患者前来求诊。研发的3个国家新药均已实现成果转化,“上药牌”胆宁片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成为治疗胆道疾病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