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处讯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向获奖代表颁奖。经严格评审,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5个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王拥军教授领衔完成的《补肾益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机制和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简称POP)是最多发的骨病,65岁以上老人患病率25.2%,并发骨折率45%,且容易多次骨折,严重骨折可导致老人死亡。因此,如何防治 POP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大研究任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王拥军教授、施杞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王永炎院士、谢雁鸣教授联合研究团队长期坚持中医药防治POP的临床与应用基础研究,形成5项创新性成果。
1.通过大规模证病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了POP患者以“肾阳虚”和“肾阴虚”为主要证候,为临床规范化方案制定奠定了基础。完成了我国城市人口6447例POP患者的证型调查,发现肾阳虚和肾阴虚占83%,是POP的主证。
2.率先构建了POP“证病结合”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防治,形成了富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完成了4250例POP高危人群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下肢抽筋是早期症状,骨骼疼痛是主要症状,构建了风险评估模型,并证明该模型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POP风险概率。
3.率先建立了“证病结合,分型论治”POP的临床规范化方案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指导临床试验研究和《指南》制定。通过RCT试验,证明温肾阳、滋肾阴颗粒治疗POP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不仅能够提高骨密度(BMD),还能缓解腰背疼痛、下肢抽搐等“肾精亏虚”症状。
4.率先建立了“肾骨系统基因调控网络”,揭示了“骨代谢动态调控规律”的新机制。证明“肾精亏虚型模式动物”骨量降低,骨小梁减少;发现调控骨代谢的新基因,其中Wnt/β-Catenin、BMP2/4/7、Runx1/2/3、Notch等表达降低,降低成骨细胞分化;Wnt/β-Catenin降低OPG/RANKL信号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5.率先发现温肾阳和滋肾阴中药都具有“双重调节骨代谢平衡”的作用规律,形成了"调和肾阴、肾阳"防治POP的整体观思想。证明温肾阳、滋肾阴颗粒及有效组分都能够上调Wnt/β-Catenin、BMP、Notch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上调OPG/RANKL信号,抑制骨丢失。并调整了肾阴、肾阳失衡状态。


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973"计划项目等29项国家及部市级项目资助。主编规划教材与专著11部。发表论文3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3篇。主办国际骨生物学研讨会9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82次,ISTP收录56篇。研究团队还编制《POP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和《WHO西太区用于POP的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开发出中药新药2项。成果已在2110余家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在全国建立了“中医骨健康服务体系”,通过 “名老中医进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健康直通车” 等方式,推动了技术成果进一步转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