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徐氏儿科疗法”入选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发布日期:2015-07-10 浏览次数:

宣传处讯 7月9日,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我院申报项目“徐氏儿科疗法”成功入选。徐氏儿科疗法:强调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认为:“阳气在生理状态下是全身的动力,在病理状态下又是抗病的主力”。在治疗理论上,主张治病必须处处顾及阳气,并且善于在明辨的基础上识别真寒假热,治法上温清并治,择机而施;融汇伤寒温病学派,自成辨治体系;四诊合参,辨证严谨;同病异治,分期论治,异病同治;见微知著,重视防变;临证用药,遵循发病由表入里的规律,处处防止病邪内陷,顾护阳气,具有防病的大局观。

徐氏儿科疗法简介:

徐氏儿科疗法肇始于徐杏圃,奠基于徐小圃,中年名噪沪上,及门人弟子遍及海内,徐小圃先生人称为中医儿科泰斗。徐小圃之子徐仲才、徐伯远,幼承庭训,师从名医祝味菊,1960年共同创建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后期徐仲才先生从事中医内科工作,将徐氏儿科疗法学术思想进一步渗透入中医内科学科中,是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代学者在徐氏儿科疗法学术思想的引导下,不断拓展,不断创新。

在第四嫡系传人徐蓉娟教授带领下的名中医工作室及其弟子,灵活应用徐氏儿科疗法的学术思想,根据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法则,诊治内分泌、呼吸等各种内科疾病,具有海派名医特色;在第四代传人姜之炎教授带领下的第五代传人中医儿科团队,是目前国内具有完整的传统中医儿科学术体系和建制的临床学科之一。整个传承团队不但传承专科临床特色,还开展优势病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将临床与教学、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拓展徐氏儿科疗法的学术内涵。

如今形成了一套徐氏儿科疗法特色技术,充分体现了徐氏儿科疗法辨证施药重“阳”的特点。对小儿肺炎的治疗已形成了一套分期分型内外合治的综合治疗方案。徐氏儿科治疗小儿肺炎擅用麻黄,强调辨证,认为早期肺气郁闭,治疗当开肺化痰为首务,属风寒闭肺者,治予温开,属风热闭肺者,治予清开。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耳穴、机械辅助排痰等外治法,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对哮喘的治疗,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开展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的敷贴治疗“温经通络”,冬令膏方调补等综合疗法,减少哮喘发作。对气阳不足型汗病应用“附子加麻黄根汤”温阳敛汗法,疗效明显。

徐氏儿科疗法通过五代传人的努力,享誉江浙沪一带,辐射全国,解除了无数儿科病患的伤痛,赢得了众病家的欢迎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