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拥军教授领衔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发布日期:2015-05-19 浏览次数:

宣传处讯 5月18日上午,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等领导出席大会。作为上海科技界的最大盛会和最高奖励,本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87项(人)。龙华医院王拥军教授领衔完成的“补肾益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机制和推广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王拥军(前排右一)

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患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本项目组1986年率先提出“补肾益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历经28年的不断努力,形成了5项科技创新:

1、完成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高危人群6447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肾阳虚和肾阴虚为POP主证(83%),并构建了POP“证病结合”早期风险评估模型,为高危人群筛查以及早期防治奠定了基础。

2、完成了“补肾益精法”治疗200例POP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经过长期观察和随访,证明了温肾阳颗粒显著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滋肾阴颗粒显著提高腰椎骨密度,并建立了从肾阴、肾阳论治POP临床规范化方案、评价技术方法。

3、发现了上调Wnt/β-Catenin、BMP2/4/7、Notch等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下调RANKL等信号通路,抑制骨吸收。揭示了骨代谢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机制。

4、建立了补肾中药有效组分数据库及治疗POP体内外筛选系统。证明了补肾中药及有效组分通过上调Wnt/β-Catenin、BMP2/4/7、Notch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通过下调RANKL信号通路抑制骨吸收。

5、阐述了温肾阳与滋肾阴中药综合调控骨代谢的网络机制,形成了“调和肾阴、肾阳”防治POP的整体观思想,丰富发展了“肾主骨”理论。

施杞教授王拥军教授教学查房(右一)

该团队先后主办了国际会议9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82次,ISTP收录56篇;发表论文36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6篇;主编教材与专著11部;获得授权国家专利9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研发出中药新药已经在全国1520余家医疗机构及580余家社区卫生中心推广使用。编制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在全国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广泛使用,并指导该类疾病的新药开发和临床路径制定。

王拥军教授(左2)在实验室

培养博士后33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86名,荣获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提名奖”。建立了“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创新团队”,已经成为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和上海市“创新团队”。已经形成了海内外科研协作网,临床与实验规范化方案己经在300多家医院和科研院所推广应用,构建了“中国骨健康行动”网络体系,推动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