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外科流派学术思想研修班在我院召开

发布日期:2015-01-07 浏览次数:

中医外科讯 近日,由我院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顾氏外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上海市顾氏外科流派传承研究基地承办的“顾氏外科流派学术思想研修班”在我院举行。

“顾氏外科流派”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经过七代人的努力,顾氏外科逐步形成了疮疡、甲状腺、乳腺、肛肠、皮肤、周围血管病、外伤性疾病及急腹症等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外科学术体系,在海派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外科学术思想核心。“顾氏外科疗法”已被列为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国中医外科大家“顾氏外科流派”第四代传人陆金根、唐汉钧、马绍尧、朱培庭等教授在会议上就顾氏外科流派传承、创新、发展之道,顾伯华先生传道授业解惑之法,顾氏外科流派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特色用药,顾氏外科的“量体裁衣”、医教研并重及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现代中医发展之路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陆金根教授明晰了学派、医派、流派的理念,强调流派建设必须重视中医人文修养及文化传承。马绍尧教授阐述中医诊疗的关键在于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皮肤病诊治皮损辨证是临证要点。唐汉钧教授阐述了辨病与辨证、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的关系及其在临床的应用。朱培庭教授从锦红片、胆宁片等诞生,提出中医的精华在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传承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研究,研发新药,提高临床疗效,造福病患;认为产学研结合于一体的科技之路是现代中医发展的一条途径。第五代传人曹永清、陈红风、李咏梅、宋瑜、阙华发、张静喆等教授开展了“头脑风暴”,与大家分享顾氏外科诊治粉刺性乳痈、慢性下肢溃疡、特应性皮炎、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急腹症等外科疑难复杂危急重症的的临证思维及特色技术,互动热烈,大家获益良多。本次会议展现了顾氏外科流派诊疗特色,通过传承顾氏外科学术思想及思维碰撞,让大家了解顾氏外科的精髓,加强顾氏外科与各兄弟流派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为中医外科流派的传承于交流提供了平台。

目前全国中医流派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受到体制机制、传承模式、医疗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些流派诊疗阵地日益萎缩,其特色学术思想、特色技术传承乏人乏术,其优势专长正趋于淡化和消亡。顾氏外科流派却代有杰出之才,传承完善,并得到了长足发展,誉满海内外,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枝奇葩,外科的一大流派,诚如第四代传人陆金根教授所析,顾氏外科得以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师长胸怀博大,不秘私传,知无不言,倾心授教,“不怕我不教,就怕你不学”,并且“量体裁衣”培养传人;二是胸襟宽广,不墨守成规,主张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惠泽民众;三是富于创新,尤重原创,攻克疑难危急重症。创新造就了成功,彰显了特色,凸显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