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处、名中医传承办讯 2014年8月28日中午11:30,在我院行政楼8楼小会议室举行“与名中医面对面”交流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肾病科德艺双馨的陈以平教授与大家交流。
活动伊始,由张春崧医师介绍陈以平教授的学术地位:陈以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陈教授从五个方面谈了自己学习中医、临床实践多年的体会,与师生们进行交流。
首先,陈教授强调广博而扎实的基础。陈教授认为中医原本不分科,她的病人如有皮肤、内分泌等其他非肾病疾患,她也会直接诊治,而不是动辄会诊。陈教授还分享其年轻时新疆支边的经历,由于人手不足,除完成中医科日常门诊和病房工作外,还担任全院会诊,这样能接触到很多病种,妇、儿、外样样俱全。陈师叮咛道:“诸位要重视轮科,不要怕麻烦,内外妇儿都多学学。只有根基稳而宽,宝塔才能搭得高。”
第二,重视经典的学习。陈教授举例说,如低蛋白血症之肾性水肿,《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白蛋白当属人体之精微物质,正对应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故治疗当以敦土制水法,可用实脾饮加减,更有自制的“黑料豆丸”。而水钠潴留之水肿,中医所谓“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可以温煦心肾为法则,方选真武汤加减。
第三,要向名家学习,尊古而不拘古。古人虽有“肝无虚证,肾无实证”之说。但实则不然,陈教授师从名家徐嵩年,其较早的提出肾病初期以实证居多,治疗当以清利为主,如膜性肾病初期多为湿热胶结成瘀,当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部分名医根据风能胜湿,且雷公藤治疗IgA肾病多有一定疗效,认为治疗肾病可以加以适当的风药,但陈师认为是否适当,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四,要向患者学习,悉心观察。陈师说道,曾有一低蛋白血症患者,中西药治疗均效果不显,难以维持。转而一年以后,当再次就诊时血浆白蛋白竟与常人无异,尿蛋白已愈,于是追问原委,乃是长期大量饮用新鲜羊奶所致。于是陈师翻阅资料细心研究,发现羊奶分子量小,易为人体吸收,确有升高血浆白蛋白之效,往后不失为纠正低蛋白血症之食疗良方。
第五,注重个案学习研究。个案虽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若是特别有效,方法独特,当格外关注,反复验证。陈师举例如冬虫夏草、金蝉花治疗肾衰及黄芪牛蒡子合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法开始都是从个案发现的。
陈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侃侃而谈,在座学子觉得意犹未尽,纷纷向陈教授提问,就临床中医药的辨治和诊疗难点也做了探讨,陈教授一一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本次活动在热烈的讨论学习中进入尾声,虽然交流时间短暂,但是陈以平教授身上展现了一名中医药专家对人民、对中医药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向后辈们传授经验和心得时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