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除病痛 医术精湛受夸赞 记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师张忠民

发布日期:2014-03-17 浏览次数:

宣传处讯 “张医生,真的太感谢你了,我现在手脚灵活多了,都可以自己一个人走到医院来看病了”。刘先生乐呵呵的和张医生说道,或许大家都不相信曾患脑梗的我,当时右手、右脚都动弹不得,完全没有自理能力,在他人的推荐下,我们来到龙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在该科得到了治疗师张忠民无微不至的康复治疗,手脚逐渐恢复了知觉,慢慢地开始通过拐杖行走,到现在不需要拐杖就能行走了。刘先生还开玩笑地说道:“我的手、脚是张医生给我的!”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据统计,2013年张忠民收到了2封表扬信,7面锦旗。

在患者眼里张忠民医术精湛,对患者热情体贴,是一名值得夸赞的好医生。对于他来说,能够得到这一切是多么不容易,从无信心到热爱康复行业……,在这背后其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但回想起来,这一切是多么的值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转岗康复 努力适应

张忠民,1986年踏入龙华医院,当初从事检验工作的他,工作一段时间后,查出患有慢性肾炎,于是长期病假。2009年身体恢复回院工作,当时应院部安排,他被转岗到康复医学科。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充满了不适应感,尽管每天学习康复知识,但面对复杂的康复患者时,无从下手,焦虑感油然而生。在科主任及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逐渐有了自信心,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此外科里特地安排场景让他实习,一年的辛勤工作后终于换来了欣慰的结果,最终顺利通过了康复治疗师执业考试并获得了康复治疗师资质。

康复医学科中风患者偏多,需要长期治疗才会逐渐有所恢复,在漫长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与张忠民建立起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有些老患者甚至风雨无阻,只要张医生在,他们就来。他们这样评价他:“张医生是个好医生,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患者和蔼可亲,热情周到,他甚至为了我们更好地恢复,自己掏钱购买好多握力球送给了我们,他的这份心意一直感动着我们。为此有些患者为了更方便的找他治疗,不惜代价长期租住医院附近的宾馆,免去每天来回的辛勤奔波,尽管费用不少,但还是觉得值得的,我们的康复离不开张医生付出的努力。”

心系患者 家人支持

在张忠民眼里,他视患者如亲友,每次为患者治疗时,他总会思考接下来该做哪些康复训练,怎样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功能,为此他不断的认真学习和翻阅资料,他认为康复治疗不仅仅要注重肢体康复,人文关怀疏导情绪等心理康复也同样重要。有些患者由于肢体动弹不得后,心情也随之变差,变得沉默寡言,这时候必要的沟通交流是相当重要的,能为他们树立起自信心,配合康复训练,获得了预期康复治疗的效果。

当问到他对于转岗到康复行业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淡然地说道:“我热爱我所在的科室,这里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科室“崇尚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服务于病人”的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劳动的光荣,感受到患者的尊重,有时候得到表扬信或锦旗回家和母亲提及时,她总会和我说“别骄傲,为病人服务,使他们恢复健康是你应该做的”。每当我碰到困难时,妻子总会安慰我:“只要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家里的一切你放心。”说真的,能够得到家人的支持是张忠民最好的慰藉了,即使再苦再累也无所谓了。

勤奋工作 多获好评

“他虽说是转岗至本科室的,但他勤奋努力,谦虚好学,通过自己努力取得了康复治疗师资格证书,在我看来的确是很不容易的。工作中他很认真,康复治疗是一项知识技巧结合,缺一不可的工作,每天面对许多患者,每个患者的功能障碍性质和程度都不一样,千差万别,每个患者都需要个性化的去评估,训练,这样用心用脑,一天下来,总是成长和提高。”康复科胡志俊主任这样谈到对张医生的印象。

治疗师长金晟在与张忠民共处的近几年中,见证了他一步步的印记,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是与他本人的勤奋分不开的,他特别肯动脑筋,经常能够看到一空下来就认真看书的场景,“学无止境”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与同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是个热心肠;对待患者,他展示出了良好的医德风貌,工作一丝不苟。

张忠民,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在龙华医院康复医学科良好的氛围熏陶中,他凭借着勤奋努力,高尚的医德,精益求精的治疗技术,铸就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优秀的精神风貌,展示了龙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和治疗师的风采,康复医学科正朝着“使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目标而不断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