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所讯) 4月12日上午,中医“肾主骨”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论证会在我院举行。
论证专家组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长征骨科医院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学院等专家教授组成。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高润生副司长出席建设论证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司许开宇副处长主持本次论证会。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处、我院领导及创新团队研究骨干参加了论证会。
团队负责人、我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代表团队汇报了建设计划,团队学术带头人施杞教授介绍了团队建设发展背景,专家组对创新团队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团队成员回答了专家组的提问。专家组以及主管和依托单位领导实地考察了中医骨伤科临床研究病房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筋骨理论与治法)。
专家组经过认真评议,一致认为该创新团队人员结构合理,学术氛围浓厚,协同创新能力较强,形成了高素质的研究群体;团队研究计划目标明确,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符合中医学以及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趋势,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对于促进学科进步和团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计划符合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要求,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论证会上,高司长对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论证提出要求,并介绍了创新团队的11项具体指标体系。骨退行性病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慢性病”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肾主骨”理论在防治“骨退行性病变”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指导价值。
该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医“肾主骨”理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自然形成,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在骨代谢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补肾中药调控骨代谢的疗效机制研究、补肾药防治骨退行性病变的临床试验研究以及中医“肾主骨”理论的创新研究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凸显了学科特色和优势,取得了富有中国文化及中医药内涵的系统性、原创性工作成绩,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手术率及医疗费用,并推广应用,并形成了慢性筋骨病学术思想体系,成为我国中医骨伤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推动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转化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开宇副处长和刘平副校长、肖臻院长分别代表市教育委员会和依托单位对教育部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和专家们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在创新团队的人员编制、条件建设和配套经费等方面,将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给予充分保证,确保团队能够完成预期建设目标。
“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是教育部2004年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创新平台的投资效益,凝聚并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提升高等学校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