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处讯) 12月12日下午,由我院主办,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岳阳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合作的海派中医流派“陆氏针灸”传承研究基地项目启动。
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项目,是在百姓需要一批手到病除的名医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形势下,贯彻《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落实《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举措。为推进中医流派临床传承和学术研究工作,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开展了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招标评选工作。根据已出台的流派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过专家委员会初审和复审,以及对建设方案的多次论证,最终确定15个中医流派列入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陆氏针灸”列入其中。
“陆氏针灸”流派形成于清末民初,其第一代奠基人李培卿(1865—1947),字怀德,上海嘉定人,有“神针”之誉。“陆氏针灸”第二代创始人陆瘦燕(1909—1969)、朱汝功(1913— )伉俪。陆瘦燕系李培卿之子,原姓李,因出嗣陆门,故改姓陆,自幼随生父李培卿学医。朱汝功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业从章次公、李培卿等名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们的名字在上海滩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我院针灸科第一位主任陆瘦燕及夫人朱汝功在针灸临床、教学和针刺手法的研究中有诸多探索和成就,形成自己特有的流派风格。陆氏针灸流派是我国近现代国内外影响最大的针灸流派之一,为我国近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陆氏针灸疗法”已被列入“上海市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该流派具有较完善的针灸学理论和方法学体系,通过几代人不断努力,针灸学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继承陆氏针灸流派经验,挖掘陆氏流派内涵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上海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项目,是要通过目标管理、项目建设、典型示范、监管评估等四个保障措施,努力实现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并将通过基地建设,来进一步挖掘前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加快上海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步伐,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贡献,将上海的中医药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徐汇区卫生局、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办、浦东新区卫生局中医药发展与科教处等领导及龙华医院领导出席了该项目的启动仪式。
项目主基地我院院长肖臻、项目分基地岳阳医院副院长陆嘉惠、“陆氏针灸”传承研究基地传承人代表陆焱垚、“陆氏针灸”传承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代表陈汉平、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中医药传承发展处处长张怀琼分别致辞,表示共同将此项目建成一个具有个性化、创新的基地,体现中医针灸特色的基地,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新贡献。
启动仪式上,我院党委书记阮龙德宣布了“陆氏针灸”传承研究基地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仪式上还向该基地的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颁发证书。会上还对各优势病种的方案进行了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