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培养学生新模式

发布日期:2012-05-03 浏览次数:

(教学处讯) 我院携手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共同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各家学说”临床教学研究基地,基地于4月11日在我院揭牌成立。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严世芸教授、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郑锦、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施建蓉、胡鸿毅以及基础医学院、我院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仪式。

“中医各家学说”临床教学研究基地,是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重点学科为基础,以我院中医示范科为临床依托,开展以各家学说为指导的临床教学和学术研究,致力于挖掘历代医家特色诊疗技术,验证其临床疗效,将传统的医学文献载述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诊疗手段;努力建立符合历代相关医家诊疗学术思想、与现代临床相结合的诊疗模式;探索临床与各家学说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培养体系,并开展“学以致用,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与会领导及专家认为,中医基础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并对中医临床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希望中医的课程教育和当今的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这种结合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老师在研究中医理论的同时,加强临床实践,从而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刻;也有利于中医临床医生在学习中医各家理论的基础上,开拓临床思维,从而提高临床疗效;这种结合必将促进中医临床教育和临床实践。临床教学研究基地的建立,一方面将促进临床科研与教学的开展,凸现中医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培养有较强理论研究的意识与能力的临床医师,使中医教学与科研回归临床;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探索促使“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回归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本质属性,使各家学科文献研究重新回归其对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培养有扎实临床基础的理论研究人员。“临床基地”同时也是中医教育基地,作为培养中医临床实习医生的场所之一,临床基地基于院校教育,又融合了师承教育“在实践中学”的特点,以各家学说来诠释临床诊疗体系,使学生尽早进入到可以运用古代思维模式进行诊疗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可以集中验证、体会的临床环境,培养学生锻炼中医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理论素养。

临床教学—研究基地将于年内完成临床医生与各家学说专业教师的队伍融合,以及其他各项基础建设工作,包括机制上的结合,比如教研室老师进入临床开展诊疗活动,临床医生参与授课等等。在此基础上,临床医生将和各家学说的教师开展临床问题的探讨,各家学说著名专家将参与医院的专家教学查房,教研室其他教师也将参与医院的门诊及病房工作。这支研究队伍计划在对当今疾病谱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数个病种进行定点深入的探索,形成各家学说思路为指导的中医诊疗规范。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这支队伍将在我院开设“各家学说临床课程”选修课,举办相关讲座。

临床教学—研究基地这种共建模式,是提升中医临床水平的有益探索,可以提高中医临床教育水平,提升中医临床疗效,也是对中医教育回归临床的一种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