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顾氏外科建设方案论证会

发布日期:2012-01-17 浏览次数:

(中外讯)在中医药几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完善了中医理论,提高了临床疗效,发展了中医学术。但随着医学教育模式及医疗体制的变革,中医的流派特色却逐渐淡化,部分中医药流派出现严重断层,甚至逐渐消失,成为影响中医特色和优势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2012年)》,根据已经开展的“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工作,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决定,我院“顾氏外科”被列为海派中医流派基地建设试点项目,为更好开展研究基地的建设工作,完善建设方案,1月12日在行政楼九楼会议室召开顾氏外科建设方案的专家论证会。项目负责人陆金根教授,介绍了项目申报的情况及明确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强调流派的建设根本在于提升流派学术思想,创新理论及技术;各研究方向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即将开展的计划和方案。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共谋发展。上海市名中医,顾氏外科的第4代传人马绍尧教授、唐汉钧教授、朱培庭教授等充分肯定了建设方案,认为方案符合基地建设要求,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合理,但传承与创新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将阶段性目标(三年)与中长期目标相结合,必须在继承、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必须着眼于临床疗效的提高,特色技术的推广,学术思想的凝练、流派文化的宣传与建设等。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方松春教授认为基地建设目标必须充分具备学术传承、创新研究、临床诊疗、推广应用、组织管理等能力。我院副院长刘胜教授强调基地建设必须注重流派文化的研究,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强调基地建设必须注重顶层设计,要充分运用现代研究方法与手段进行挖掘,整理,要进行理论溯源。

郑锦院长强调,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博采众长,相互学习,注重建立运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立足全国,建成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基地。本次会议修正、完善和细化了项目建设方案,进一步推动了流派基地建设的工作进展。